>刺史子孙因家于吉州自琮八世生万又为吉州安
福令其后或居安福或居庐陵或居吉水而修之皇
祖始居沙溪至和二年分吉水置永丰县而沙溪分
属永丰今谱虽着庐陵而实为吉州永丰人此序文
也载集中甚明谱文云崇公讳观字仲实事具陇冈
阡表享年五十有九葬吉水沙溪之陇冈此谱文也
亦载集中甚明考公之生在真宗景德四年丁未六
月二十一日寅时是时尚未置永丰县也至仁宗天
圣四年丙寅公年二十自随州荐名礼部时犹未置
永丰县也迨至和元年岁甲午始割吉水县报恩镇
及兴平等五乡置永丰县当是时公年四十八丁母
忧服阕朝京师九月迁翰林学士摄侍中太尉矣至
神宗熙宁五年壬子公年六十六岁薨于颍其为吉
水人也四十八年为永丰人也十九年其系籍于随
而领乡荐称之曰随人犹可也流寓于颍者二年薨
于颍称之曰颍人犹可也而庐陵县志称公为庐陵
人何居且凡例中称公世居儒林乡儒林之名以公
之叔祖仪故是乃公之族人序中所谓或居庐陵者
是矣而遂以公为儒林人可乎仪为御史大夫郴第
三子文忠公之祖信郴第五子也始居吉水沙溪族
谱具在何不考也又云公举科第居谏院此时尚未
析庐陵河东地为永丰不知永丰析于吉水非析于
庐陵也吉水析于庐陵在南唐元宗保太八年岁庚
戌而永丰之析于吉水在宋仁宗至和元年岁甲午
相去一百一十六年而称析庐陵河东地置永丰又
大误矣原所误之由是熟读醉翁亭记之过不知庐
陵郡名也始于汉其郡治在新淦领十县今庐陵吉
水二县地盖古吉阳石阳二县地也隋文帝改庐陵
郡为吉州废石阳县为庐陵县炀帝又复改为庐陵
郡唐武德五年又改郡为州而以庐陵县附于州元
宗天宝初仍为庐陵郡干元初复曰州永淳始徙今
治南唐因之俱名吉州以后名贤或称吉州或称庐
陵皆以郡名而非以县名也欧公之称庐陵者以此
若以为庐陵县人则非矣夫庐陵先贤如胡忠简欧
阳守道刘须溪&#理学忠节道德文章自足照耀千
古何必借欧阳文忠一人以为重吉水如杨忠襄胡
刚简杨文节解文敏周文襄罗迂齐邹忠介李忠肃
辈亦自足以不朽亦不必邀重于欧公但系籍不可
不确故特为考正又如周文襄忱世居吉水仁寿乡
五都之鹳薮其夫人固庐陵山前周氏人也文襄仕
后创别墅于山前又敕葬于此一子家焉今亦称庐
陵人吾恐天下后世不知两志之谁是故并详之

 陵尹姓部汇考
郑樵通志
  以官为氏
陵尹氏楚大夫陵尹喜陵尹招之后

 侯史姓部列传
  晋
  侯史光
按晋书侯史光传光字孝明东莱掖人也幼有才悟
受学于同县刘夏举孝廉州辟别驾咸熙初为洛阳
典农中郎将封关中侯泰始初拜散骑常侍寻兼侍
中与皇甫陶荀M持节循省风俗及还奏事称旨转
城门校尉进爵临海侯其为御史中丞在职宽而不
纵后迁少府卒官光儒学博士历官着绩文笔奏议
皆有条理长子元嗣
  侯史元
按晋书侯史光传临海侯光卒子元嗣官至元菟太

  侯史施
按晋书侯史光传光子元元子施东莞太守

 欧阳姓部列传二
  元
  欧阳道
按宁乡县志道字性之德佑初举进士不第遂隐居
泉溪之右岩闻元阿里海牙拔潭州将屠城杖策入
军门劝勿杀或沮之道曰吾以一身膏斧钻何足恤
倘能全活百万生灵吾惠溥矣海牙果深纳军还遂
辟为荆湖行枢密院掌书记转中书令史卒于官
  欧阳机
按新建县志机安义籍以子仲章赠知县
  欧阳南
按南康府志南安义人延佑五年进士官兴国州录

  欧阳朝初
按万载县志朝初游夏果斋先生门学春秋登至正
庚午进士第授瑞州路录事历通山龙南二县尹才
猷著称以文章名世学者多礼事之
  欧阳元
按元史欧阳元传元字原功其先家庐陵与文忠公
修同所自出至曾大父新始迁居浏阳故元为浏阳
人幼岐嶷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
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
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弱冠下
帷数年经史百家靡不研究伊洛诸儒源委尤为淹
贯延佑元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
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元察其情皆为
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元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
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
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元领印摄院事日直内
廷参决机务复条时政数十事实封以闻多推行之
明年初置奎章阁学士院又置艺文监隶焉皆选清
望官居之文宗亲署元为艺文少监奉诏纂修经世
大典升太监元统元年改佥太常礼仪院事拜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