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熹
按宋史朱熹传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幼
颖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
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
安簿罢归请祠监潭州南岳庙孝宗即位诏求直言
熹上封事言金人不可和时相汤思退方倡和议除
熹武学博士待次干道元年促就职既至而洪适为
相复主和议不合归三年陈俊卿刘珙荐为枢密院
编修官五年丁内艰六年胡铨荐召以未终丧辞七
年既免丧复召以禄不及养辞梁克家奏熹屡召不
起宜蒙褒录特改合入官主管台州崇道观淳熙元
年始拜命二年除秘书郎力辞主管武夷山冲佑观
五年史浩再相除知南康军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
所全活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
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除提举江西常平
茶盐公事旋录救荒之劳除直秘阁会浙东大饥宰
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钩访民隐
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迁浙西提刑辞不拜十年
诏以熹累乞奉祠差主管台州崇道观既而连奉云
台鸿庆之祠者五年十四年周必大相除熹提点江
西刑狱公事十五年入奏有要之于路以为正心诚
意之论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熹曰吾平生所学惟
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及奏除兵部郎官以
足疾丐祠乃除直宝文阁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未
逾月再召熹又辞除主管太乙宫兼崇政殿说书熹
力辞除秘阁修撰奉外祠光宗即位再辞职名仍旧
直宝文阁数月除江东转运副使以疾辞改知漳州
明年以子丧请祠时史浩入见请收天下人望除熹
秘阁修撰主管南京鸿庆宫再除荆湖南路转运副
使辞除知静江府辞主管南京鸿庆宫未几差知潭
州力辞有旨长沙巨屏得贤为重遂拜命宁宗即位
赵汝愚首荐熹除焕章阁待制侍讲韩胄用事熹
忧其害政数以为言在经筵复申言之御批除宫观
熹行被命除宝文阁待制与州郡差遣辞除知江陵
府辞仍乞遣还新旧职名诏依旧焕章阁待制提举
南京鸿庆宫庆元元年熹以疾再乞休致诏辞职谢
事依旧秘阁修撰二年沈继祖诬熹十罪诏落职罢
祠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
卒年七十一疾且革手书属其子在及门人范念德
黄干拳拳以勉学及修正遗书为言熹登第五十年
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u四十日家故贫少依父友
刘子羽寓建之崇安后徙建阳之考亭箪瓢屡空晏
如也自熹去国何淡首论专门之学文诈沽名乞辨
真伪刘德秀为谏官论留正引伪学之罪伪学之称
盖自此始未几刘三杰论为逆党选人余嘉至上书
乞斩熹嘉泰初学禁稍弛赐谥曰文宝庆三年赠太
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始熹少时慨然有求道之志
事胡宪刘勉之刘子李侗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
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所著大学语孟
中庸训说立于学官淳佑元年从祀孔子庙
  朱
按万姓统谱字子渊休宁人孝宗初知广济上言
请更合肥之兵从之徙知靖州言襄汉通吴蜀宜移
武昌大军戍襄阳以控汉沔孝宗嘉纳之
  朱景文
按万姓统谱景文清江人自少俊迈杰出读书过目
不忘为文顷刻立就雄胆豪爽如其为人干道间举
进士
  朱着
按宋史朱倬传倬孙着淳熙十四年登第仕至吏部
尚书
  朱伯雄
按万姓统谱伯雄字少D登第入官潜心六经集汉
以下诸儒羽翼六经之说各以类从附以己见学者
翕然宗之
  朱黼
按尚友录黼着秦汉论断行世
  朱塾
按建阳县志塾字受之熹长子也荫补将仕郎自幼
开爽不类常儿熹恐坠于浮靡不肯教以诗文没后
许进之出其所与唱和诗卷熹曰予初不知其能道
此语为之挥涕而跋其后
  朱
按建阳县志野字文之熹仲子也淳佑间荫补迪功
郎差监湖广德清县户部赡军酒库后文公十一年
卒赠朝散大夫
  朱在
按建阳县志在字叔敬熹季子也以荫补官嘉定初
除籍田令应诏上封事除将作监主簿累荫大理寺
正知南康军改知衡州湖州俱不赴奉祠既起知信
州入对以进学问振纪纲为言除提举浙西常平茶
盐公事加右曹郎兼知嘉兴府召为司农少卿充枢
密副都承旨出为两浙运副宝庆丙戌权工部侍郎
除工部右侍郎丐外除宝谟阁待制知平江府秩满
迁焕章阁待制知袁州奉祠没于家
  朱应元
按万姓统谱应元字见则震之子初教授靖江府历
官淮东安抚司机宜文字未几除监察御史崇政殿
说书首劾时宰去之后为丁大全所忌左迁寻复除
监察御史升右文殿侍讲会星变贾似道当国众畏
缩莫敢言应元极陈时政由是迁起居舍人即日斥

  朱舜庸
按尚友录舜庸建康人好古博雅尝编金陵遗事积
二十年自里巷口传仙佛之书无不研综庆元中留
守吴琚为之铨次目曰续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