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至诸文武分
陴拒守旧城西门最险要可法自守之作书寄母妻
以无子命副将史德威为之后曰死葬我高皇帝陵
侧越二日城破可法自刎不死命德威刃之德威痛
哭不敢仰视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可速
杀我劝之降不从遂被杀
  史记言
按明外史史记言传记言字司直当涂人崇祯中举
人由长沙知县迁知陕州陕当贼冲记言出私财募
士聘少室僧训练之斩贼数十级生擒二十余人老
回回愤率数万人乘雪夜来袭而所练士方调他郡
城遂陷记言纵火自焚两僧掖之出曰死此何以自
明乃越女墙下贼追获之令降曰有死知州无降知
州也遂被杀
  史能仁
按山东通志能仁河南鹿邑人由举人崇祯时令新
城大旱蝗生能仁单骑劝捕曝烈日中三日忽有马
蜂数万自北来螫蝗杀之蝗尽蜂亦不见调繁淄川
去之日攀辕号泣者万人车不得行后迁兵部主事
  史子见
按湖广通志子见黄冈诸生崇祯癸未里有毛主伯
者受献贼伪总兵至新家冲招兵子见愤甚杀主伯
断其头余窜走献忠怒下令三日不获子见者屠其
乡子见挺身往贼碎磔之筋肉都尽骨犹屹立不僵
仍锁其项于彰孝坊夜分锁脱骨走临湖寺次日贼
大索获之复刃其首
  史夏隆
按明外史王养正传建昌城破南昌推官史夏隆死
之夏隆宜兴人崇祯十六年进士

 杞姓部汇考
史记
  夏本纪
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有杞氏
魏书
  阉官传
抱嶷安定石唐人居于直谷自言其先姓杞汉灵帝
时杞匡为安定太守董卓时惧诛易氏即家焉无得
而知也
郑樵通志
  以国为氏
杞氏姒姓夏禹之后成汤放桀其后稍绝武王克纣
求禹后得东楼公而封之于杞今东京雍丘县即杞
故城九世及成公迁于缘陵今潍州营丘是也文公
居淳于今密州高密有故淳于城是也成公始见春
秋黜为伯桓公用夷礼黜为子僖公子缗公六年获
麟之岁也缗公弟哀公三年春秋之传终矣自哀公
以下二世十三年而楚灭之凡二十世子孙以国为
氏又杞康汉末时避董卓难改姓抱北史有抱嶷抱
老寿
王圻续文献通考
  氏族源流
杞成公迁于缘陵十一世而简公灭于楚弟佗奔鲁
封于阳樊后去鲁从沛分沛立谯有夏侯氏侯氏杞

凌迪知万姓统谱
  杞姓
杞望出齐郡

 李姓部艺文
  跋李氏谱        宋文天祥
族谱P于欧阳继之者不一而足而求其凿凿精实
百无二三原其所以盖由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捐
亲戚弃坟墓往往而是虽坡公不免焉此昌黎公所
以有不去其乡之说也友人李希元示予家传自唐
西平忠武王子宪至其先人十数世坟墓皆在目睫
亦可尚哉使昌黎公见之亦将以美杨少尹者美之
矣予家本石室盖无可疑而自出蜀以来未免与苏
公同是一慨方拟乞身后即六七世坟墓可考者取
公族谱引而损益之使世之子孙执为典要且以
杨侯不去其乡而未能也观李氏之族谱重有感于
昌黎之说云
  李氏族谱亭记        前人
苏老泉有族谱引又有族谱亭记引专言父祖子孙
出于一木不可忽忘记则以乡人不义不睦者为戒
愚尝谓引之词极论骨肉之所从而动其内心之爱
此宜与贤者道至于记之所载其言他人戕贼之故
而惟恐族陷于不淑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则此训又
亲切焉西山李氏家于龙泉数百年先世有讳谷者
与颍滨游老泉之谱引自以为得于面授而切意其
亭记尚未及见也今其族放苏氏作族谱亭以不忘
先世颍滨之交以庶几老泉之意有名继祖者又修
复之以绍前志亭成求字予为之书而乐道其美夫
其谱引先世既自得之以遗其子孙今其子孙固已
识先世之用心矣予犹以为未也则告诸继祖岁时
聚族拜奠亭下更愿与苏公亭记各各观诵一过使
为长上者复申告之曰谨毋为乡之某人者
  李氏宗谱序       明李善长
余族太古莫究颛顼是开始于君而继于相两汉皆
相唐则复君宋后先为相其间擅德业而名当世者
不可计数矣前者既以代兴后者何难踵美余世居
定远本氏之族满天下大约祖轩辕Z辂者十当七
八详其支派里道则分考其世系源本则合今值我
皇上定鼎以来求人资治吾族必多英贤之士出其
文经武纬以佐国翊运岂不伟哉余以布衣从帝东
渡得承殊渥位列公辅尝以不克任荷为惧帝之命
余曰以仁义忠孝训及嗣人余敬奉以示子孙爰为
之序
  荣泉李公族谱序      王世贞
语云人贵族岂不章章着确哉保姓受氏孰非神明
然而贤者以其微显也不贤者以其显微夫重黎也
而以官氏豢龙也而以术氏沩I也而以生氏本微
以之显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