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岖浙闽间从王航海与熊汝霖并
为郑彩害

 正姓部列传
  周
  正考父
按万姓统谱正考父宋上卿
  正常
按左传哀公三年秋季孙有疾命正常曰无死南孺
子之子男也则以告而立之女也则肥也可季孙卒
康子即位既葬康子在朝南氏生男正常载以如朝
告曰夫子有遗言命其圉臣曰南氏生男则以告于
君与大夫而立之今生矣男也敢告遂奔卫康子请
退公使共刘视之则或杀之矣乃讨之召正常正常
不反
  汉
  正锦
按尚友录锦汉武帝时献宝鼎
  元
  正鉴
按临清州志鉴太原人徙临清彰信乡家焉至元间
以勇力善射授武烈将军平原路总管
  明
  正复
按万姓统谱复合肥人洪武乙卯举人大同府教授
  正闰
按万姓统谱闰绥宁人洪熙中任信灵县丞
  正棱
按高唐州志棱福建莆田人监生任训导

 柄姓命姓性姓政姓圣姓部汇考
凌迪知万姓统谱
  柄姓
柄见姓苑
  命姓
命见姓苑
  性姓
性见姓苑
  政姓
政见姓苑并千姓编
  圣姓
圣见姓苑

 令姓部汇考
凌迪知万姓统谱
  令姓
令见姓苑

 郑姓部艺文
  郑氏义门诗序       元黄
浦阳郑氏聚族而居者八世有司为请于中书而旌
表之号曰义门且复其家力役之征俾无有所与今
集贤直学士揭公实为之记一时文人往往赋诗以
美之谓予与郑氏居同郡知郑氏者莫若予因属予
以序予家距郑氏不两舍而近纳交郑氏父兄子弟
间岁行已再周其知之固深矣集贤公之所称述岂
有愧辞乎抑予闻之古有合族之道非士庶人所得
行而亲亲之仁无贵贱一也合族莫重于立宗立宗
之法或五世而迁或百世而不迁五世而迁圣人不
以为失于薄百世而不迁圣人不以为过于厚迁以
辨其异不迁以统其同二者盖&#行而不相悖也若
夫数百千指聚居而食虽古公侯之家皆所无有而
后世士庶人之家乃或有之可不谓难矣哉是宜史
不绝书而上之人所宜褒嘉之者遂着于令逮至我
朝史臣序礼典为目三十有二而旌表居其一然则
凡可以劝亲亲者又圣人之所不废也兹非所谓礼
以义起者邪郑氏于古人合族之道夫亦有取其义
云尔褒嘉所及有司既奉着令从事而未克上其状
于太史氏予辄弗辞而次第其诗本诸作者之意系
于末简庸俟夫陈诗以观民风者焉

 郑姓部列传一
  周
  郑丘缓
按左传成公二年师陈于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
右晋解张御郄克郑丘缓为右
  郑周父
按左传成公二年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
御佐车宛为右载齐侯以免
  郑翩
按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十一月癸未公子城以晋师
至曹翰胡会晋荀吴齐苑何忌卫公子朝救宋丙戌
与华氏战于赭丘郑翩愿为鹳其御愿为鹅
  郑国
按史记仲尼弟子传郑国字子徒
  郑思文
按列子郑思文学琴于师襄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
锺霜雪交下川地暴
  郑交甫
按列仙传郑交甫过汉皋遇二女妖服佩两珠交甫
与之言曰愿请子之佩二女解佩与交甫而怀之去
十步探之则亡矣回顾二女亦即亡矣
  郑詹尹
按楚词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乃往太卜郑詹尹
曰予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郑安平
按万姓统谱安平齐人救范睢
  秦
  郑国
按史记李斯传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
觉秦宗室大臣请一切逐客
  郑容
按乐资春秋传秦始皇使郑容将入函关见华山上
有素车白马疑其鬼神熟视稍近问郑容曰安之答
曰之咸阳素车上人曰吾华山使愿托一牍书致镐
池君所子之咸阳道过镐池见一大梓树以石击树
必有应者即以书与之郑容如其言以石击梓树果
有人来取书
  汉
  郑布
按汉书陈胜传胜初立时取虑人郑布将兵特起
  郑昌
按汉书项羽传汉王定三秦羽以故吴令郑昌为韩
王以距汉
  郑忠
按汉书高祖本纪汉三年汉王军小修武欲复战郎
中郑忠说止汉王高垒深堑从其计
  郑君
按汉书郑当时传郑君陈人尝事项籍籍死高祖令
故项籍臣皆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
大夫而逐郑君郑君死
  郑当时
按汉书郑当时传当时其先郑君孝文时当时以任
侠自喜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武帝即位稍迁鲁中尉
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魏其时
议贬秩为詹事迁大司农性廉又不治生产奉赐给
诸公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