焘自知得罪托疾在告和议成范如圭请遣使朝八
陵遂命判大宗正士与焘偕行焘归上问诸陵寝
如何焘不对唯言万世不可忘此贼上黯然以宝文
阁学士知成都府在蜀四年戢贪吏薄租赋抚雅州
藩部西边不惊二十五年冬桧死除知建康府居二
年进端明殿学士二十九年除吏部尚书屡以衰疾
乞骸骨三十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寻迁太中大夫
三十一年复知建康府孝宗受禅除同知枢密院隆
兴元年迁参知政事以老病不拜后二年卒谥忠定
焘外和内刚帅蜀有惠政民祠之不忘
  张咸
按万姓统谱咸绵竹人唐宰相九龄弟九皋之后父
举茂才异等知雷州有治声咸举进士贤良两科
其对策之语有曰臣宁言而死于斧钺不能不言而
负陛下
  张大中
按尚友录大中通州人群经百氏一览不忘人目为
黑漆书厨宣和间举进士授南浦令时称为古廉吏
累官果州通判
  张忠辅
按宋史张忠辅传忠辅宣和末为将同崔中折可与
守崞县金人来攻婴城固守中度不可支有二心忠
辅宣言于众曰必欲降请先杀我中设伏绐约议事
忠辅见杀
  张楠
按万姓统谱楠字材仲敦之子知遂安县方腊寇严
兵入遂安县丞簿尉皆遇害楠力战刃中胁拥入巢
穴楠谕以逆顺祸福贼不敢害出之贼既授首改知
归安县升临安府通判历知泰润衡三州皆以惠爱
称卒年七十八终朝议大夫赠正议大夫
  张虚白
按尚友录虚白邓州南阳人通太乙六壬术留心丹
遇真人传秘诀徽宗闻其名召管太乙宫恩赉无
与比虚白官太虚大夫金门羽客出入禁中终日论
道无一言及时事曰朝廷事宰相在非予所知也金
人尤重之以为神仙忽一日曰某年月日吾当化去
至期果然武陵崔婆尝饮以醇酒后寄崔婆诗曰武
陵溪畔崔婆酒天上应无地下有南来道士饮一斗
醉卧白云深洞口
  张辉
按尚友录辉字子充永嘉城南人天资谨饬喜问学
自六经诸子书历代史记至百家之说皆通习其辩
析精微旁引证据论议虽老师宿儒莫能屈也
游太学屡先多士传诵为楷式两以亲讣哀毁骨立
几不胜衣庐于墓者三年作霜露堂以享有甘露降
于庭人谓其孝感所致
  张浚
按宋史张浚传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人唐宰相九龄
弟九皋之后父咸举进士贤良两科浚四岁而孤入
太学中进士第靖康初为太常簿张邦昌僭立逃入
太学中闻高宗即位驰赴南京除枢密院编修官改
虞部郎擢殿中侍御史建炎三年金人南侵车驾幸
钱塘留朱胜非于吴门捍御以浚同节制军马会苗
傅刘正彦作乱浚传檄中外率韩世忠等大破之朱
胜非以宿憾日毁短浚诏浚以本官提举洞霄宫浚
既去国虑金人释川之兵必将并力窥东南乃上
疏极言其状未几刘豫之子麟果引金人入攻高宗
思浚前言策免朱胜非召浚知枢密院事浚既受命
即日赴江上视师绍兴五年除尚书右仆射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七年以却敌功制除特进加金紫光禄
大夫郦琼叛台谏交诋浚落职以秘书少监分司西
京居永州九年以赦复官十一年除检校少傅充万
寿观使十二年封和国公十六年彗星出西方浚极
论时事秦桧大怒令台谏论浚提举太平兴国宫居
连州徙永州是时秦桧怙宠固位惧浚为正论以害
己必欲杀之会桧死乃免三十一年复观文殿大学
士判建康府孝宗即位召浚入见除少傅进封魏国
公隆兴元年除枢密使都督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
江阴军军马召入见力陈和议之失孝宗为止誓书
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汤思退与其党
谋为陷浚计令尹穑论罢督府参议官冯方又论浚
费国不赀浚八章乞致仕除少师判福州浚辞改醴
观使行次余干得疾卒谥忠献
  张文之
按万姓统谱文之字子经乐平人中书舍人显之子
初通判亳州金兵至守孔福谋夜逸文之曰果尔轻
动奈一城何自提兵出登横涧山与敌持十余日经
二十余战无外援力不能支具袍笏东望拜曰彼众
我寡臣惟有一死被执送燕山欲授以官义不屈囚
之土窟且曰吾世受宋恩其忍负国金人重之稍宽
桎梏后王忭申和议见文之羁苦状为请于酋得一
家书附忭还奏当宁悼叹月给恤其家官其子孝忠
  张孝基
按尚友录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有一子不肖
斥逐之富人病且死悉以家财付孝基与治后事久
之其子丐于途孝基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
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甚力复谓曰
汝能管库乎答曰能之孝基使管库其子醇谨孝基
知其能自新不复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其
子治家励操为乡闾善士孝基卒其友数辈游嵩山
忽视旌旗驺御满野如守土大臣窃视专车者乃孝
基也惊喜作揖问其所以孝基曰吾以还财之事上
帝命主此山言讫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