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变阴令杨素求其罪而谮之仁寿二年征
还京师付执法者治之太子阴作偶人书上及汉王
字姓缚手钉心令人埋之华山下令杨素发之又作
檄文指期问罪置秀集中因以闻于是废为庶人幽
内侍省不得与妻子相见后复听与其子同处炀帝
即位禁锢如初宇文化及之s逆也欲立秀为帝群
议不许于是害之并其诸子
  杨谅
按隋书庶人谅传谅字德章一名杰开皇元年立为
汉王十二年为雍州牧加上柱国右卫大将军岁余
转左卫大将军十七年出为并州总管辽东之役以
谅为行军元帅遇疾疫不利而还以太子谗废居常
怏怏阴有异图王者梁将王僧辩之子也少倜傥
有奇略为谅咨议参军萧摩诃者陈氏旧将二人俱
不得志每郁郁思乱并为谅所亲善及蜀王以罪废
谅愈不自安会高祖崩征之不赴遂发兵反杨素击
之谅穷蹙降于素百寮奏谅罪当死帝曰朕终鲜兄
弟情不忍言欲屈法恕谅一死于是除名为民绝其
属籍竟以幽死子颢因而禁锢宇文化及s逆之际
遇害
  杨纶
弟坦 猛
 温 诜

按隋书膝穆王瓒传瓒薨子纶嗣纶字斌籀性弘厚
美姿容颇解锺律高祖受禅封邵国公拜邵州刺史
纶以穆王之故当高祖之世每不自安炀帝即位尤
被猜忌纶忧惧不知所为呼术者王琛而问之有沙
门惠恩崛多等颇解占候纶每与交通常令此三人
为度星法有人告纶怨望咒诅除名为民徙始安诸
弟散徙边郡大业七年复徙朱崖及天下大乱为贼
林士弘所逼携妻子窜于儋耳后归大唐为怀化县
公纶弟坦字文籀初封竟陵郡公坐纶徙长沙坦弟
猛字武籀徙衡山猛弟温字明籀初徙零陵温好学
解属文既而作零陵赋以自寄其辞哀思帝见而怒
之转徙南海温弟诜字弘籀前亦徙零陵帝以其修
谨袭封滕王以奉穆王嗣大业末薨于江都
  杨静
按隋书道悼王传静字贤籀滕穆王瓒之子也出继
叔父嵩嵩在周代以太祖军功赐爵兴城公早卒高
祖践位追封道王谥曰宣以静袭焉卒无子国除
  杨集
按隋书卫昭王爽传爽薨子集嗣集字文会初封遂
安王寻袭封卫王炀帝时诸侯王恩礼渐薄猜防日
甚集忧惧不知所为乃呼术者俞普明章醮以祈福
助有人告集咒诅于是除名为民远徙边郡遇天下
大乱不知所终
  杨智积
按隋书蔡王传智积高祖弟整之子也整周明帝时
以太祖军功赐爵陈留郡公寻授开府车骑大将军
从武帝平齐至并州力战而死及高祖受禅追封蔡
王谥曰景以智积袭焉又封其弟智明为高阳郡公
智才为开封县公寻拜智积为开府仪同三司授同
州刺史以修谨闻开皇二十年征还京第无他职任
阖门自守非朝觐不出大业七年授弘农太守委政
寮佐清净自居及杨元感作乱军至城下智积登阵
詈辱之宇文述等援军至合击破之十二年从驾江
都寝疾帝时疏薄骨肉智积每不自安及遇患不呼
医临终谓所亲曰吾今日始知得保首领没于地矣
时人哀之有子道元
  杨雄
按隋书观德王传雄初名惠高祖族子也父纳仕周
历八州刺史傥城县公赐姓叱吕引氏雄美姿仪有
器度雍容闲雅进止可观周武帝时为太子司旅下
大夫帝幸云阳宫卫王直作乱雄逆拒破之进位上
仪同封武阳县公累迁右司卫上大夫大象中进爵
邗国公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知其
谋以告高祖贤伏诛以功授柱国雍州牧进位上柱
国高祖受禅除左卫将军迁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
进封广平王雄宽容下士朝野倾瞩高祖恶其得众
阴忌之不欲其典兵马乃拜为司空雄无职务乃闭
门不通宾客寻改封清漳王仁寿初改封安德王大
业初授太子太傅怀州刺史寻拜京兆尹帝亲征吐
谷浑诏雄总管浇河道诸军及还改封观王辽东之
役检校左翊卫大将军出辽东道次泸河镇遘疾而
薨时年七十一赐谥曰德赠司徒襄国武安渤海清
河上党河间济北高密济阴长平等十郡太守子恭
仁位至吏部侍郎恭仁弟D性和厚颇有文学历义
州刺史淮南太守司隶大夫D弟续仕至散骑侍郎
  杨达
按隋书观德王雄传雄弟达字士达少聪敏有学行
仕周官至仪同内史下大夫遂宁县男高祖受禅拜
给事黄门侍郎进爵为子时吐谷浑寇边诏上柱国
元楷为元帅达为司马军还加开府岁余转内史侍
郎出为鄯郑赵三州刺史俱有能名平陈之后擢拜
工部尚书加位上开府炀帝嗣位转纳言辽东之役
领右武卫将军进位左光禄大夫卒于师时年六十
二赠吏部尚书始安侯谥曰恭
  杨庆
按隋书河间王弘传弘薨子庆嗣庆倾曲善候时变
累迁荥阳太守颇有治绩及李密据洛口仓荥阳诸
县多应密庆勒兵拒守岁余城中粮尽兵势日蹙密
因遗庆书庆遂降于密改姓郭氏密为王世充所破
复归东都更为杨氏越王侗不之责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