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食
始诵孝经论语虽女子亦宜诵之自七岁以下谓之
孺子早寝晏起食无时八岁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
必后长者始教之以谦让男子诵尚书女子不出中
门九岁男子诵春秋及诸史始为之讲解使晓义理
女子亦为之讲解论语孝经及列女传女戒之类略
晓大意十岁男子出就外傅居宿于外读诗礼传为
之讲解使知仁义礼智信自是以往可以读孟荀扬
子博观群书凡所读书必择其精要者而读之其异
端非圣贤之书传宜禁之勿使妄观以惑乱其志观
书皆通始可学文辞女子则教以婉娩听从及女工
之大者未冠笄者鸡鸣而起总角□面以见尊长佐
长者供养祭祀则佐执酒食若既冠笄则皆责以成
人之礼不得复言童幼矣


乳母不良非惟败乱家法兼令所饲之子性行
 亦类之数谓一十百千万方名谓东西南北婉娩
 柔顺貌女工谓蚕桑织绩裁缝及为饮膳不惟止
 是妇人之职兼欲使之知衣食所来艰难不敢恣
 为奢丽至于纂组华巧之物亦不必习也□洗面
 也
朱子全书
  语类
陆子寿言古者教小子弟自能食能言即有教以至
洒扫应对之类皆有所习故长大则易语今人自小
即教做对稍大即教作虚诞之文皆坏其性质某尝
思欲做一小学规使人自小教之便有法如此亦须
有益先生曰只仿禅苑清规样做亦自好
天命非所以教小儿教小儿只说个义理大概只眼
前事或以洒扫应对之类作段子亦可每尝疑曲礼
衣毋拨足毋□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等□
韵处皆是古人初教小儿语列女传孟母又添两句
曰将入门问孰存
  又
弟子职一篇若不在管子中亦亡矣此或是他存得
古人底亦未可知或是自作亦未可知窃疑是他作
内政时士之子常为士因作此以教之想他平日这
样处都理会来
弟子职所受是极云受业去后须穷究道理到尽处
也毋骄恃力如恃气力欲胡乱打人之类盖自小便
教之以德教之以尚德不尚力之事
  又
问女子亦当有教自孝经之外如论语只取其面前
明白者教之何如曰亦可如曹大家女戒温公家范
亦好
  读余隐之尊孟辨
疑曰经云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传云爱子教
之以义方孟子云父子之间不责善不责善是不谏
不教也可乎辨曰孟子曰古者易子而教之非谓其
不教也又曰父子之闲不责善父为不义则争之非
责善之谓也传云爱子教之以义方岂自教也哉胡
不以吾夫子观之鲤趋而过庭孔子告之不学诗无
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诗与礼非孔子自以
诗礼训之也陈亢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
子之远其子孟子之言正与孔子不约而同其亦有
所受而言之乎曰子虽不可不争于父观内则论语
之言则其谏也以微隐之说已尽更发此意尤佳
小学
  嘉言
横渠张先生曰教小儿先要安详恭敬今世学不讲
男女从幼便骄惰坏了到长益凶很只为未尝为子
弟之事则于其亲已有物我不肯屈下病根常在又
随所居而长至死只依旧为子弟则不能安洒埽应
对接朋友则不能下朋友有官长则不能下官长为
宰相则不能下天下之贤甚则至于徇私意义理都
丧也只为病根不去随所居所接而长
杨文公家训曰童稚之学不止记诵养其良知良能
当以先入之言为主日记故事不拘今古必先以孝
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事如黄香扇枕陆绩怀橘叔敖
阴德子路负米之类只如俗说便晓此道理久久成
熟德性若自然矣
明道程先生曰忧子弟之轻俊者只教以经学念书
不得令作文字子弟凡百玩好皆夺志至于书札于
儒者事最近然一向好着亦自丧志
伊川程先生曰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欲且教之
歌舞如古诗三百篇皆古人作之如关雎之类正家
之始故用之乡人用之邦国日使人闻之此等诗其
言简奥今人未易晓别欲作诗略言教童子洒扫应
对事长之节令朝夕歌之似当有助
陈忠肃公曰幼学之士先要分别人品之上下何者
是圣贤所为之事何者是下愚所为之事向善背恶
去彼取此此幼学所当先也颜子孟子亚圣也学之
虽未至亦可为贤人今学者若能知此则颜孟之事
我亦可学言温而气和则颜子之不迁渐可学矣过
而能悔又不惮改则颜子之不贰渐可学矣知埋鬻
之戏不如俎豆念慈母之爱至于三迁自幼至老不
厌不改终始一意则我之不动心亦可以如孟子矣
若夫立志不高则其学皆常人之事语及颜孟则不
敢当也其心必曰我为孩童岂敢学颜孟哉此人不
可以语上矣先生长者见其卑下岂肯与之语哉先
生长者不肯与之语则其所与语皆下等人也言不
忠信下等人也行不笃敬下等人也过而不知悔下
等人也悔而不知改下等人也闻下等之语为下等
之事譬如坐于房舍之中四面皆墙壁也虽欲开明
不可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