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以若拙与飞雄
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令殿直卢令即捕系州狱
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
岛岁余起知陇州
韩贽传贽字献臣性行淑均平居自奉至约推所得
禄赐买田赡族党赖以活者殆百数
杨万里传万里字廷秀韩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
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
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胄用兵事万里恸
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
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
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赵汝愚传汝愚字子直聚族而居门内三千指所得
廪给悉分与之菜羹蔬食恩意均洽人无间言
陈兢传兢江州德安人陈宜都王叔明之后叔明五
世孙兼唐右补阙兼生京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无
子以从子褒为嗣褒至盐官令褒生灌高安丞灌孙
伯宣避难泉州与马总善注司马迁史记行于世后
游庐山因居德安尝以著作佐郎召不起大顺初卒
伯宣子崇为江州长史益置田园为家法戒子孙择
群从掌其事建书堂教诲之僖宗时尝诏旌其门南
唐又为立义门免其徭役崇子衮江州司户子P
试奉礼郎P家十三世同居长幼七百口不畜仆妾
上下姻睦人无间言每食必群坐广堂未成人者别
为一席有犬百余亦置一槽共食一犬不至群犬亦
皆不食建书楼于别墅延四方之士肄业者多依焉
乡里率化争讼稀少开宝初平江南知州张齐上请
仍旧免其徭役从之P弟之子鸿太平兴国七年江
南转运使张齐贤又奏免杂科兢即鸿之弟淳化元
年知州康戬又上言兢家常苦食不足诏本州每岁
贷粟二千石后兢死其从父弟旭每岁止受贷粟之
半云省啬而食可以及秋成属岁俭谷贵或劝其全
受而粜之可邀善价旭曰朝廷以旭家群从千口轸
其乏食贷以公粟岂可见利忘义为罔上之事也乎
至道初遣内侍裴愈就赐御书还言旭家孝友俭让
近于淳古太宗尝对近臣言之参知政事张洎对曰
旭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闺门之内肃于
公府且言及旭受贷事上以远民义聚复能固廉节
为之叹息大中祥符四年以旭为江州助教旭卒弟
蕴主家事天圣元年又以蕴继为助教蕴卒弟泰主
之泰弟度太子中舍致仕从子延赏可并举进士延
赏职方员外郎
李P传P罢相为右仆射晋侍中崧者与P同宗且
同里时人谓崧为东李家P为西李家汉末崧被诛
至是其子璨自苏州常熟县令赴调P为讼其父冤
且言周太祖已为昭雪赠官还其田宅录璨而官之
然璨年几五十尚淹州县之职臣昔与之同难岂宜
叨遇圣明倘推一视之仁泽及衰微之祚则已往之
冤获伸于下而继绝之恩永光简册矣诏授璨著作
佐郎后官至右赞善大夫
昭述P之孙宗谔之子累迁尚书右丞李氏居京城
崇庆里凡七世不异爨至昭述稍自丰殖为族人所
望然家法亦不隳
吴奎传奎历参知政事出知青州奎少时甚贫既通
贵买田为义庄以Q族党朋友没之日家无余资诸
子至无屋以居当时称之
姚希得传希得字逢原潼川人历资政殿大学士蜀
之亲族姻旧相依者数十家希得廪乏终身昏丧悉
捐己力晚年计口授田各有差所
刘清之传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知衡州论罢从兄肃
流落新吴族父晔寓丹阳艾寓临川皆迎养之从祖
子侨为邵州录事参军死吴锡之乱清之遣其孙晋
之致书邵守得其遗骨归葬焉族人自远来馆留之
不忍使之遽去尝序范仲淹义庄规矩劝大家族众
者随力行之本之家法参取先儒礼书定为祭礼行
之高安李好古以族人有以财为讼见清之豫章清
之为说讼家人二卦好古惕然遽舍所讼市程氏易
以归卒为善士
魏悼王廷美传廷美子德恭德恭子承庆承庆子克
继善楷书尢工篆隶宗正荐之仁宗亲临试及令临
蔡邕古文法写论语诗书复诏与士朝分隶石经帝
曰李阳冰唐室之秀今克继朕之阳冰也
叔韶字君和庆历六年与诸宗子帝前临真宗御书
选第一皇佑初进所为文召试学士院中等赐进士
及第自太子右监门率府副率迁右领军卫将军入
谢命坐赐茶仁宗曰宗子好学者颇多尔独以文章
第进士前此盖未有也朕欲天下知属籍有贤者宜
勿忘所学叔韶顿首谢既退又出九经赐之
燕懿王德昭传惟和雅好学为诗颇清丽工笔札优
游典籍以礼法自居宗室推重尝和御制诗上称其
有理致及卒上谓宰相王旦等曰惟和好文力学加
之谨愿皇族之秀也不幸短命嗟悼久之至于泣下
录其□二十二轴上亲制序藏于秘阁
濮安懿王允让传允让拜宁江军节度使上建睦亲
宅命知大宗正寺宗子有好学勉进之以善若不率
教则劝戒之至不变始正其罪故人莫不畏服焉
不传不性笃孝居官所至有声立朝好言天下
事帝嘉其忠谅每宴禁中帝饮之酒顾谓皇太子曰
此贤宗室也
宋传女即孝章皇后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