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寺部汇考
  周
周以宰夫掌治朝之法及群吏之位统于天官而朝
仪属夏官司士
按周礼天官冢宰治官之属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
八人中士十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宰夫之职掌
治朝之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掌其
禁令


治朝在路门之外其位司士掌焉宰夫察其不
 如仪
夏官司马政官之属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
士十有二人司士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王南
乡三公北面东上孤东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
族故士虎士在路门之右南面东上大仆大右大仆
从者在路门之左南面西上


此王日视朝事于路门外之位王族故士故为
 士晚退留宿卫者未尝仕虽同族不得在王宫大
 右司右也大仆从者小臣祭仆御仆隶仆
司士摈


诏王出揖公卿大夫以下朝者
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还揖门左
揖门右


特揖一一揖之旅众也大夫爵同者众揖之公
 及孤卿大夫始入门右皆北面东上王揖之乃就
 位群士及故士大仆之属发在其位群士位东面
 王西南乡而揖之三揖者士有上中下王揖之皆
 逡遁既复位郑司农云卿大夫士皆君之所揖礼
 春秋传所谓三揖在下
大仆前


前正王视朝之位
王入内朝皆退


王入入路门也王入路门内朝朝者皆退反其
 官府治处也王之外朝则朝士掌焉玉藻曰朝服
 以日视朝于内朝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之退
 适路寝听政使人视大夫大夫退然后适小寝谓
 诸侯也王日视朝皮弁服其礼则同
掌国中之士治凡其戒令


国中城中
掌摈士者膳其


摈士告见初为士者于王也邓执羔雁之
 膳者入于王之膳人
凡祭祀掌士之戒令诏相其事及赐爵呼昭穆而
进之


赐爵神惠及下也此所赐王之子姓兄弟祭统
 曰凡赐爵昭为一穆为一昭与昭齿穆与穆齿凡
 群有司皆以齿此之谓长幼有序
帅其属而割牲羞俎豆


割牲制体也羞进也
凡会同作士从宾客亦如之


作士从谓可使从于王者
作士适四方使为介


士使谓自以王命使也介大夫之介也春秋传
 曰天王使石尚来归
  汉
汉承秦制设典客以掌归义蛮夷后改大行令又更
名大鸿胪而光禄勋之属又有谒者亦掌宾赞
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
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
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武帝
太初元年更名行人为大行令初置别火王莽改大
鸿胪曰典乐初置郡国邸属少府中属中尉后属大
鸿胪


应劭曰郊庙行礼赞九宾鸿声胪传之也如淳
 曰汉仪注别火狱令官主治改火之事师古曰郡
 邸长丞主诸郡之邸在京师者也
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
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谒者掌宾赞
受事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有仆射秩比千石


应劭曰谒请也白也仆主也
  后汉
后汉设大鸿胪卿掌诸侯及四方蛮夷赞导行礼列
于九卿设谒者仆射以掌宾赞受事统于光禄勋
按后汉书百官志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
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其郊庙行礼赞导请行事
既可以命群司诸王入朝当郊迎典其礼仪及郡国
上计匡四方来亦属焉皇子拜王赞授印绶及拜诸
侯诸侯嗣子及四方夷狄封者台下鸿胪召拜之王
薨则使吊之及拜王嗣丞一人比千石


周礼象胥干宝注曰今鸿胪汉官曰员吏五十
 五人其六人四科二人二百石文学六人百石一
 人斗食十四人佐六人骑吏十五人学事五人官
 医永元十年大匠应顺上言百郡计吏观国之光
 而舍逆旅崎岖私馆直装衣物敝朽暴露朝会邈
 远事不肃给昔霸国盟主耳舍诸侯于隶人子产
 以为大讥况今四海之大而可无乎和帝嘉纳其
 言即创业焉
谒者仆射一人比千石本注曰为谒者台率主谒者
天子出奉引古重习武有主射以督录之故曰仆射


蔡质汉仪曰见尚书令对揖无敬谒者见执板
 拜之
常侍谒者五人比六百石本注曰主殿上时节威仪


汉官曰谒者三十人其二人公府掾六百石持
 使也
谒者三十人其给事谒者四百石其灌谒者郎中比
三百石本注曰掌宾赞受事及上章报问将大夫以
下之丧掌使吊本员七十人中兴但三十人


荀绰晋百官表注曰汉皆用孝廉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