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节妇旌表门闾高年
之老加其版授并依别条赐以粟帛笃疾之徒给侍
丁者虽有侍养之名曾无Q赡之实明加检校使得
存养若有名行显着操履修e及学业才能一艺可
取咸宜访采将身入朝所在州县以礼发遣其有□
政害人不便于时者使还之日具录奏闻
大业二年春正月丁卯遣十使并省州县
按隋书炀帝本纪云云
大业三年加治书及监察御史官品省殿内御史员
罢直宿之制又设司隶台掌诸巡察寻又罢之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炀帝即位多所
改革三年定令品自第一至于第九唯置正从而除
上下阶增置谒者司隶二台并御史为三台御史台
增治书侍御史为正五品省殿内御史员增监察御
史员十六人加阶为从七品开皇中御史直宿禁中
至是罢其制又置主簿录事员各二人 司隶台大
夫一人正四品掌诸巡察别驾二人从五品分察畿
内一人案东都一人案京师刺史十四人正六品巡
察畿外诸郡从事四十人副刺史巡察其所掌六条
一察品官以上理正能不二察官人贪残害政三察
豪强奸猾侵害下人及田宅逾制官司不能禁止者
四察水旱虫灾不以实言枉征赋役及无灾妄蠲免
者五察部内贼盗不能穷逐隐而不申者六察德行
孝悌茂才异行隐不贡者每年二月乘轺巡郡县十
月入奏置丞从六品主簿从八品录事从九品各一
人后又罢司隶台而留司隶从事之名不为常员临
时选京官清明者权摄以行
大业五年降御史大夫并增减诸御史官品后增置
御史寻省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五年又降御史
大夫阶为正四品减治书侍御史为从五品增侍御
史为正七品唯掌侍从纠察其台中簿领皆治书侍
御史主之后又增置御史从九品寻又省

 都察院部汇考二
  唐
唐仍设御史台以大夫中丞统诸御史
按唐书百官志御史台大夫一人正三品中丞二人
正四品下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中
丞为之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
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凡
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
也大事奏裁小事专达凡有弹劾御史以白大夫大
事以方幅小事署名而已有制覆囚则与刑部尚书
平阅行幸乘辂车为导朝会则率其属正百官之班
序迟明列于两观监察御史二人押班侍御史颛举
不如法者文武官职事九品以上及二王后朝朔望
文官五品以上及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
常博士日参号常参官武官三品以上三日一朝号
九参官五品以上及折冲当番者五日一朝号六参
官弘文崇文馆国子监学生四时参凡诸王入朝及
以恩追至者日参九品以上自十月至二月□褶以
朝五品以上有珂蕃官及四品非清官则否凡朝位
以官职事同者先爵爵同以齿致仕官居上职事与
散官勋官合班则文散官居职事之下武散官次之
勋官又次之官同者异姓为后亲王嗣王任文武官
者从其班官卑者从王品郡王任三品以下职事者
居同阶品之上非任文武官者嗣王居太子太保之
下郡王次之国公居三品之下郡公居从三品之下
县公居四品之下侯居从四品之下伯居五品之下
子居从五品之上男居从五品之下以前官召见者
居本品见任之上以理解者居同品之下本司参集
者以职事为上下文武三品非职事官者朝参名簿
皆称曰诸公凡出不逾四面关则不辞见都督刺史
都护既辞候旨于侧门左右仆射侍中中书令初拜
以表让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及诸司长官谢于正衙
复进状谢于侧门两班三品以朔望朝就食廊下殿
中侍御史二人为使□之


高宗改治书侍御史中丞以避帝名龙朔二年
 改御史台曰宪台大夫曰大司宪中丞曰司宪大
 夫武后文明元年改御史台曰肃政台光宅元年
 分左右台左台知百司监军旅右台察州县省风
 俗寻命左台兼察州县两台岁再发使八人春曰
 风俗秋曰廉察以四十八条察州县两台御史有
 假有检校有员外有试至神龙初皆废景云三年
 以两台望齐纠举苛察百寮厌其烦乃废右台延
 和元年复置岁中以尚书省隶左台月余而右台
 复废至德后诸道使府参佐皆以御史为之谓之
 外台复有检校里行内供奉或兼或摄诸使下官
 亦如之会昌初升大夫中丞品东都留台有中丞
 一人侍御史一人殿中侍御史二人监察御史三
 人元和后不置中丞以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
 御史主留台务而三院御史亦不常备
侍御史六人从六品下掌纠举百寮及入合承诏知
推弹杂事凡三司理事与给事中中书舍人更直朝
堂若三司所按而非其长官则与刑部郎中员外郎
大理司直评事往讯弹劾则大夫中丞押奏大事法
冠朱衣c裳白纱中单小事常服久次者一人知杂
事谓之杂端殿中监察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