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章则曾弘毅之派也往者恭遇世宗肃皇帝崇儒重
道特诏访求于是山东以曾守仁应江西以曾质粹
应浙江以曾南明应当日庙堂之上几经咨勘几经
参详乃始舍南明守仁而独以质粹主祀钦奉肃皇
帝圣旨亦既确有凭据永为信从矣考其时微直守
仁相安无言即南明同在访求之列而仅疏请表祖
曾忠节奉有该部知道之旨并未及宗圣主祀事
岂非质粹派系彰明固有以服其心乎人更五世时
阅百年而南明之孙曾益忽起而与质粹之孙曾弘
毅争此世爵夫宗圣祀典关系匪轻臣等何敢臆断
惟所钦奉者先朝久颁之明旨所详按者三省核实
之回文虽曾益与弘毅彼此互相诋攻宗支诚难远
□然虚心而断之以理则划然不可移易耳当质粹
入应访求始则奉命衣巾主祀既则奉命授五经博
士世袭肃皇帝圣旨炳若日星皆曾嵩曾衮南明守
仁所共知而共遵者质粹既故曾衮辄乘其孙未袭
百计冒承维时科臣李盛春及刘不息等各疏劾之
台臣刘光国等又疏劾之迄奉明旨革衮冒袭仍归
之质粹之孙无异议也南明不敢争于同应访求之
初曾益争之于后而谓于理可乎曾衮不能争于质
粹方故之日曾益争之于今而谓于理可乎至查三
省抚按回文浙江则称史传谱牒墓文似有可据然
能知南明为巩之孙不能定为宗圣之裔并谓南
明不早辩证觉有可疑矣江西则称弘毅嫡派当年
勘结犁然而明言曾益引证为冒籍矣山东则称质
粹应征北徙袭爵奉祀业有岁年曾益之祖不争于
应诏之时又不争于曾衮争袭之候至今而突有此
奏宜该弘毅之不平而士绅氓庶之纷然交哄矣孔
颜孟之孙且公结弘毅为嫡传并无冒滥矣今曾益
乃欲近据宋世二祖即以世爵嗣宗圣而谓于理又
可乎故今质粹之孙弘毅世承爵秩主宗圣祀理无
容更惟是曾益之祖一为宋代大儒一则合门死节
均合祀典圣朝维风彰教当亦不靳表扬合无请旨
给以衣巾俾世祀家庙用继南明当年疏乞表扬之
志则曾益一派所邀恩于圣明者固不浅矣
皇清
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
大清会典顺治元年覆准颜曾孟仲五经博士由嫡
  派子孙承袭俱照衍圣公咨送题补程朱五经
  博士由礼部具题咨送嫡派子孙到部题请承
  袭 又覆准衍圣公官属四氏学学录由孔氏
  生员题补四氏学教授由各省生员题补俱照
  衍圣公咨送具题
  顺治九年
大清会典顺治九年
上幸国学礼成王贝勒贝子公等内院礼部大臣衍
  圣公四代子孙在礼部筵宴一次
  凡遇
皇上幸学之年先期行取衍圣公及五经博士并孔
  氏族人生员五人孔颜曾孟仲族人生员各二
  人到京陪祀俱本监掌行先期传集满洲蒙古
  汉军汉监生演习礼仪至期各监生服蓝镶青
  袍迎送
圣驾
  凡恭遇
圣驾临雍及
躬诣阙里于陪祀五氏生员内选择十五名送监读
  书
  是年
驾临雍行释奠礼后三日
钦赐五经博士及孔颜曾孟仲氏生员素缎袍各一
  件
  顺治十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年覆准凡陪祀恩贡免其拨历颜
  曾孟仲四氏以州同州判考用
  顺治十八年
  d县志崇祯三年张横渠十四代孙文运卒子
  承引应袭四年西巡按李具题候服阕袭授
  六年复丁母忧寻病故子元祥系十六代孙顺
  治十八年
命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康熙元年
  嵩县志康熙元年知县杨厥美申请程伊川二
  十代孙接道明崇祯间没于土贼无传其堂祖
  宗昌应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督抚两院题准
  康熙八年
大清会典康熙八年
圣驾临雍
 赐五经博士颜曾孟仲氏生员素缎袍一件
  康熙二十三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三年
上幸阙里其圣贤后裔陪祀者俱从优议叙现任及
  候选官遇应升应选之缺先行录用举人以知
  县缺先用贡生俟考定职衔后以应得之缺先
  用陪祀听讲执事各官俱加一级
  又议准以周公后裔为世袭五经博士
  又议准以宋儒周敦颐后裔为世袭五经博士
  康熙三十 年
  户科掌印给事中

汪晋征题为
圣心重道曰隆先贤表彰有待仰祈
敕议褒录后裔以全一代之鸿规以垂百世之大典
  事窃

于本月二十二日随九卿齐集内阁仰
  瞻我
皇上御撰至圣先师孔子庙碑亲洒宸翰

口诵心
  维其文则日星云汉其辞则训诰典谟其书则
  银钩铁画玉粹珠圆洵足笼照古今蕴含造化
  以孔子而得此至文实圣道之幸

等生际唐
  虞之世得睹光华复旦之章尤

等之大幸也
  总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