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之名汉臣以
邪说无乃其自名耶抑二三臣者亦自度其说之必
穷也于是又为遁辞以倡之曰夫统与嗣不同陛下
之继二宗当继统而不继嗣此一言者将欲以废先
王为人后之义与则尤悖礼之甚者也然其牵合附
会眩于名实苟不辨而绝之殆将为后世祸矣夫礼
为大宗立后者重其统也重其统不可绝乃为之立
后至于小宗不为之后者统可以绝则嗣可以不继
也是则以继统故继嗣继嗣所以继统也故礼为人
后言继嗣也后大宗言继统也统与嗣非有二也其
何不同之有自古帝王入继者必明为人后之义而
后可以继统盖不为后则不成子也若不成子夫安
所得统而继之故为后也者成子也成子而后继统
又将以绝同宗觊觎之心焉圣人之制礼也不亦善
乎抑成子而后继统非独为人后者尔也礼无生而
贵者虽天子诸侯之子苟不受命于君父亦不敢自
成尊也春秋重授受之义以为为子受之父为臣受
之君故谷梁子曰臣子必受君父之命斯义也匪直
尊君父也亦所以自尊焉耳盖尊其君父亦将使人
之尊己也如此则义礼明而祸乱&#今说者谓伦序
当立斯立已是恶知礼与春秋之意哉若夫前代之
君间有弟终而兄继侄终而伯叔父继者此遭变不
正者也然多先君之嗣先君于已则考也己于先君
则子也故不可考后君而亦无两统二父之嫌若晋
之哀帝唐之宣宗是也其或诸王入嗣则未有仍考
诸王而不考天子者也陛下天伦不先于武宗正统
不自于献帝是非予夺至为易辨而二三臣者猥欲
比于遭变不正之举故曰悖礼之尤者也他所辨七
事亦率仿此意书奏天子大怒下镇抚司考讯己贳
出之夺俸三月会给事中陈餐庾疑事由文选郎
夏良胜及蕙乃上书自辨希帝风旨尽排诸异议者
时亳州知州颜木方坐罪诬蕙与木同年相关通疑
有奸利章下所司蕙亦奏辨帝不听令解任听勘蕙
遂南归既而事白吏部数移文促蕙起蕙见璁萼等
用事坚卧不赴十八年诏选宫僚拟蕙春坊司直兼
翰林检讨帝犹以前憾故报罢而蕙亦卒矣蕙貌J
气清持己峻洁于书无所不读学者重其学行称为
西原先生
  胡侍
按明外史薛蕙传侍宁夏人举进士历官鸿胪少卿
张璁桂萼既擢学士侍劾二人越礼背经因据所奏
反复辨论凡千余言帝怒命逮治言官论救谪潞州
同知渖府宗室勋注以事憾之奏侍试诸生题讥刺
且谤大礼逮至京讯斥为民
  王禄
按明外史薛蕙传禄新城人举于乡为福建平和知
县嘉靖九年疏请建献帝庙于安陆封崇仁王以主
其祀不当考献帝伯孝宗涉二本之嫌宗藩子有幼
而岐嶷者当养之宫中备储贰选疏奏即弃官归命
按臣逮治亦斥为民
  杨廷训
按明外史薛蕙传廷训乐清人与张璁同郡同举进
士而持论不合初释褐即上疏请考孝宗且言不当
私藩邸旧臣语最切直除南京礼部主事嘉靖三年
冬大礼定廷训心非之私刊所著议礼书潜寄京师
下诏狱拷讯子一元年十三伏阙讼冤得释后起官
至漳南佥事一元举进士官至江西布政使
  何孟春
按明外史本传孟春字子元郴州人祖俊云南按察
司佥事父说刑部郎中孟春第弘治六年进士授兵
部主事言官庞泮等下狱疏救之诏修万岁山毓秀
亭干清宫西室役军九千人计费百余万抗疏极谏
清宁宫灾陈八事疏万余言进员外郎郎中出理陕
西马政条目毕张还上厘弊五事并劾抚臣不职正
德初请厘正孔庙祀典不果行出为河南参政廉公
有威擢太仆少卿进为卿驾幸宣府驰疏谏寻以右
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弥勒州十八寨蛮酋阿勿阿寺
等为乱焚掠宁州通海孟春讨斩阿勿生擒阿寺诸
寨悉平录功增俸一等官其子一人世宗即位迁南
京兵部右侍郎半道召拜吏部右侍郎嘉靖元年秋
以灾异修省力陈号令失恒恩泽滥施之弊寻陈救
灾预备策多议行三年五月进左侍郎七月尚书乔
宇罢代署部事先是大礼议起孟春在云南闻之上
疏言臣阅邸报见进士屈儒奏中请尊圣父为皇叔
考兴献大王圣母为皇叔母兴献大王妃得旨下部
知犹未奉俞命也臣惟前世帝王自旁支入奉大统
推尊本生得失之迹具载史册汉宣帝不敢加号于
史皇孙光武不敢加号于南顿君晋元帝不敢加号
于恭王抑情守礼宋司马光所谓当时归美后世颂
圣者也哀安桓灵乃追尊其父祖犯义侵礼司马光
所谓取讥当时见非后世者也仪礼丧服为人后者
传曰何以三年也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为人后者
为其父母报传曰何以期也不二斩也重大宗者降
其小宗也夫父母天下莫隆焉至继大宗则杀其服
而移于所后之亲盖名之不可以二也为人后者为
之子不敢复顾私亲圣人制礼尊无二上若恭敬之
心分于彼则不得专于此故也今者廷臣详议事犹
未决岂非皇叔考之称有未当者乎抑臣愚亦不能
无疑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