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贴职无杂压至是因增置乃定为杂压
其集英修撰中兴后以宠六曹权侍郎之补外者下
待制一等
右文殿修撰 元佑元年许内外官带贴职绍圣二
年诏职事官罢带职易集贤殿学士为修撰政和六
年以集贤院无此名其见任集贤院修撰并改为右
文殿修撰次于集英殿修撰为贴职之高等
秘阁修撰 政和六年置以待馆阁之资深者仍多
由直龙图阁迁焉
直龙图阁祥符九年以冯元为太子中允直龙图
阁直阁之名始此凡馆阁之久次者必选直龙图阁
皆为擢待制之基也中兴后凡直阁为庶官任藩阃
监司者贴职各随高下而等差之
直天章阁至直显文阁并同
直秘阁 国初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皆寓
崇文院太宗端拱元年诏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阁择
三馆真本书籍万余卷及内出古画墨迹藏其中以
右司谏直史馆宋泌为直秘阁直馆直院则谓之馆
职以他官兼者谓之贴职元丰以前凡状元制科一
任还即试诗赋各一而入否则用大臣荐而试谓之
入馆官制行废崇文院为秘书监建秘阁于中自监
少至正字列为职事官罢直馆直院之名独以直秘
阁为贴职皆不试而除盖特以为恩数而已故事外
官除馆职如秘阁校理直秘阁者必先移书在省执
事叙同僚之好乃即馆设盛会宴之自崇宁以来外
官除馆职既多此礼废
秘书省 监 少监 丞各一人监掌古今经籍图
书国史实录天文历数之事少监为之贰而丞参领
之其属有五著作郎一人著作佐郎二人掌修纂日
历秘书郎二人掌集贤院史馆昭文馆秘阁图籍以
甲乙丙丁为部各分其类校书郎四人正字二人掌
校雠典籍判正讹谬各以其职隶于长贰惟日历非
编修官不预岁于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尚书学士
侍郎待制两省谏官御史并赴遇庚伏则前期遣中
使谕旨听以早归大典礼则长贰预集议所以待遇
儒臣非他司比宴设锡予率循故事宋初置三馆长
庆门北谓之西馆太平兴国初于升龙门东北k立
三馆书院三年赐名崇文院迁西馆书贮焉东廊为
集贤书库西廊分四部为史馆书库大中祥符八年
k外院于右掖门外天禧初令以三馆为额置检讨
校勘等员检讨以京朝官充校勘自京朝幕职至选
人皆得备选以内侍二人为勾当官通掌三馆图籍
事孔目官表奏官掌舍各一人又有监书库内侍一
人兼监秘阁图籍孔目官一人
秘阁系端拱二年就崇文院中堂建阁以三馆书籍
真本并内出古画墨迹等藏之淳化元年诏次三馆
置直阁以朝官充校理以京朝官充以诸司三品两
省五品以上官一人判阁事直阁校理通掌阁事掌
缮写秘阁所藏供御人装裁匠十二人元丰五年职
事官贴职悉罢以崇文院为秘书省官属始立为定
员分案四置吏八


崇文院太平兴国三年置端拱元年建秘阁于
 院中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皆沿唐制立名但有书
 库寓于崇文院庑下三馆秘阁崇文院各置贴职
 官又有集贤殿修撰直龙图阁校勘通谓之馆阁
 初英宗谓辅臣曰馆阁所以育隽材比选数人出
 使无可者岂乏材耶欧阳修曰今取材路狭馆阁
 止用选人编校书籍故进用稍迟上曰卿等各举
 数人虽亲戚世家勿避于是宰相琦公亮参知政
 事修概各荐五人未及试神宗登极先召十人试
 以诗赋而开封府界提点陈汝义别以奏封称旨
 预试于是御史吴申言试馆职者请策以经史及
 世务毋用辞赋遂诏自今试馆职专用策论熙宁
 二年置崇文校书始除河南府永安主簿邢恕乃
 诏自今应选举可用人并除校书候二年取旨除
 馆职官五年以隶秘书省
元佑初复置直集贤院校理自校理而上职有六等
内外官并许带恩数仍旧又立试中人馆职法选人
除正字京官除校书郎


校书郎供职二年除集贤校理秘书郎著作佐
 郎比集贤校理著作郎比集贤院直秘阁丞及三
 年除秘阁校理
三年二月诏御试唱名日秘书丞至正字升殿侍立
九月复试贤良于阁下五年置集贤院学士并校对
黄本书籍官员


绍圣初罢校对以编修日历选本省易集贤院
 学士为殿修撰直院为直秘阁集贤校理为秘书
 校理
十二月诏礼部本省长贰定校雠之课月终具奏


入伏午时减半过渡伏依旧从苏轼之请
又罢本省官任满除馆职法元符二年诏职事官罢
带馆职悉复元丰官制崇宁五年诏馆阁并除进士
出身人政和五年四月诏秘书省殿以右文为名改
集贤殿修撰为右文殿修撰是月驾诣景灵宫朝献
还幸秘书省诏曰廷见多士历览藏书之府祖宗遗
文在焉屋室浅狭甚非称太平右文之盛宜重行修
展八月诏秘书省移于新左藏库以其地为堂七年
诏类集所访遗书名曰秘书总目宣和二年立定秘
书省员额监少监丞并依元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