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为
事行总核之政而下乃为刻急浅迫之行朝廷以教
化为意行宽厚之政而下乃为舒缓苟简之事皆习
俗怀利迎意而作故所为近似而非上之意本然也
今虽因革之政有殊而观望之俗故在但所迎之意
有不同耳其为患一也昨差役之法初行监司已有
迎合争先不量可否不校利害一概定差骚动一路
者朝廷察其意固已黜之矣推此以观人情大约类
此且天下之事散在诸路总制于监司其大者治财
赋察官吏平狱讼考疾苦苟使者皆务为和缓宽纵
苟于安静则事之委靡不振世之受敝不胜言也向
来黜责数人者皆以其非法掊敛意在市进虐民甚
者亦非欲使之漫然不省其职废所宜治之事谓之
宽厚也昧者不达故矫枉或过其正臣谓此俗不可
滋长须要大为之禁伏乞圣慈诏执事申立监司考
绩之制以常赋之登耗郡县之勤惰刑狱之当否民
俗之休戚为之殿最每岁终以诏诛赏仍自今岁始
焉庶几有所a括裁制之使循良者不入于弛肃给
者不入于薄然后上副圣明制治用中之意夫察时
之宽猛缓急观俗之过与不及而张弛其政正今日
事也取进止
图书编
  兵备
问兵备宪员始设于何时曰此弘治间例也马文升
居本兵虑武职不修故增一臬员以敕之时内阁刘
健力阻而不欲行后因奏设九江兵备都给事中夏
祚疏论不可着刘马回话刘马皆秉正未克济时而
议见迥不协何也刘欲修祖宗之旧以振武备马则
拯仓卒之急以厘宿滞嗟乎为天下计者二澄源塞
流世知塞流之易效而人乐于就易是以创建之本
世远愈不明于天下故各知其已而不会其全日冗
世费而不能以自止虽贤者不能免民其且奈之何

  推用方面
问推用方面官吏部举两人以听简任例始何朝曰
此天顺末年例也李贤在阁为之宣德间三杨用事
敕方面有缺令在京三品以上官举保亲民要职尽
出私门铨曹专业乃成虚设矣此可行于三杨而不
可行于后世三杨后此例亦罢止吏部查各衙门历
俸浅深奏除夫查其年资出补固必然之限而低昂
品器复所不能齐试课稽核是持过此以往则未之
或知耳

 监司部名臣列传一
  元
  田滋
按元史本传滋字荣甫开封人至元二年由汴梁路
总管府知事入为御史台掾十二年拜监察御史十
三年宋平滋建言江南新附民情未安加以官吏侵
渔宜立行御史台以镇之诏从其言遂超拜行御史
台侍御史历两淮盐运使河南路总管大德二年迁
浙西廉访使有县尹张者被诬以赃狱成滋审之
但俯首泣而不语滋以为疑明日斋沐诣城隍司祷
曰张坐事有冤状愿神相滋明其诬守庙道士进
曰曩有王成等五人同持誓状到祠焚祷火未尽而
去之烬中得其遗□今藏于壁间岂其人邪视之果
然明日诣宪司诘成等不服因出所得火中誓状示
之皆惊愕伏辜张得释十年改济南路总管寻拜
陕西行省参知政事时陕西不雨三年道过西岳因
祷曰滋奉命来参省事而安西不雨者三年民饥而
死滋将何归愿神降甘泽以福黎庶到官果大雨滋
即开仓以麦五千余石给小民之无种者俾来岁收
成以偿官民大悦未几以疾卒于位赠通奉大夫河
南行省参知政事追封开封郡公谥庄肃
  赡思
按元史本传赡思字得之其先大食国人国既内附
大父鲁坤乃东迁丰州太宗时以材授真定济南等
路监榷课税使因家真定父斡直始从儒先生问学
轻财重义不干仕进赡思生九岁日记古经传至千
言比弱冠以所业就正于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之
门由是博极群籍汪洋茂衍见诸践履皆笃实之学
故其年虽少已为乡邦所推重延佑初诏以科第取
士有劝其就试者赡思笑而不应既而侍御史郭思
贞翰林学士承旨刘赓参知政事王士熙交章论荐
之泰定三年诏以遗逸征至上都见帝于龙虎台眷
遇优渥时倒剌沙柄国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
见倒剌沙屡使人招致之即以养亲辞归天历三年
召入为应奉翰林文字赐对奎章阁文宗问曰卿有
所著述否明日进所著帝王心法文宗称善诏预修
经世大典以论议不合求去命奎章阁侍书学士虞
集谕留之赡思坚以母老辞遂赐币遣之复命集传
旨曰卿且还行召卿矣至顺四年除国子博士丁
内艰不赴后至元二年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即上
封事十条曰法祖宗揽权纲敦宗室礼勋旧惜名器
开言路复科举罢数军一刑章宽禁网时奸臣变乱
成宪帝方虚己以听赡思所言皆一时群臣所不敢
言者侍御史赵承庆见之叹曰御史言及此天下福
也戚里有执政陕西行省者恣为非道赡思发其罪
而按之辄弃职夜遁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
及分巡云南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远
藩为之震悚襄汉流民聚居宋之绍熙府故地至数
千户私开盐井自相部署往往劫囚徒杀巡卒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