剌罕奏俨奉诏恤民且观衅甚称旨意六年
擢礼部员外郎有故郡守子当以荫补官继母诉其
非嫡者俨察其诬按之果如所言七年拜监察御史
时省臣有既黜而复收用者参预官巧佞与相比周
以黩货挠法即日劾去之江浙行省与浙西宪司交
章相攻击事闻命省台遣官往治之俨与阿思兰海
牙偕行议多不合两上之朝廷卒是俨议七月迁中
书左司都事扈从上京西京贾人有以运粮供饷北
边而得官者盗用至数十万石以利啖主者匿不发
俨按征之以输边九年授吏部郎中以父病辞已而
父卒既终丧复入御史台为都事中丞何某与执政
有隙省议欲核台选之当否俨曰迩者省除吏千余
人台亦当分别之邪语闻议遂寝江南行御史台与
江浙省争政事闻俨曰省台政事风化本原各宜尽
职顾乃以小故忿争而渎上听乎建康路总管侯
贪纵事败俨亟遣官决其事及其夤缘近幸奏请原
之命下已无及矣武宗抚军北边成宗升遐宰臣有
异谋者事定命俨预鞫问之悉得其情除山北廉访
副使入为右司郎中武宗临御湖广省臣有伪为警
报驰驿入奏以图柄用者俨面诘之曰汝守方面既
有警岂得离职是必虚诞耳其人竟以状露被斥旱
蝗为灾民多因饥为盗有司捕治论以真犯狱既上
朝议互有从违俨曰民饥为盗迫于不得已非故为
也且死者不可复生宜在所矜贷用是得减死者甚
众至大元年授左司郎中擢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治
书侍御史先是俨以议立尚书省忤宰臣意适两淮
盐法久滞乃左迁俨为转运使欲以陷之比至首劾
场官之贪污者法既大行课复增羡至二十五万引
河南行省参政来会盐策将以羡数为岁入常额俨
以亭户雕弊已甚以羡为额民力将殚病人以为己
非宰臣事事遂止仁宗践祚召为户部尚书廷议欲
革尚书省弊政俨言遽罢钱不用恐细民失利不从
以疾辞皇庆元年除浙东道廉访使有钱塘退卒诈
服僧衣称太后旨建婺州双溪石桥因大兴工役以
病民俨命有司发奸赃杖遣之仍请奏罢其役郡大
火焚数千家俨命发廪以赈贫馁取宪司废堂材木
及诸路学廪之羡者建孔子庙二年拜江西等处行
中书省参知政事旧俗民有争往往越诉于省吏得
并缘为奸利讼以故繁俨令下省府非有司不得侵
民讼事遂简诏设科举俨荐临川吴澄金陵杨刚中
为考试官得人为多其年冬移疾退居真州除江南
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不赴四年春诏促就前职以
疾辞七月召为侍御史十月迁太子副詹事御史大
夫脱欢E剌罕奏留之制曰可湖广省臣以赃败俨
一日五奏卒正其罪台臣有劾去而复职者御史复
劾之章再上有旨命丞相枢密共决之俨曰如是则
台事去矣遂即帝前奏黜之因伏殿上叩头请代帝
谕之曰事非由汝汝其复位五年夏五月拜中书参
知政事台臣复奏留之俨亦陛辞不允赐大学衍义
及所服犀带每入见帝以字呼之曰威卿而不名其
见礼遇如此旧制诸院及寺监得奏除其僚属者岁
久多冒滥富民或以赂进有至大官者俨以名爵当
慎惜会台臣亦以为言乃奏请悉追夺之遂着为令
六年告病赐衣一袭遣医视疗俨以其乡在近圻恐
复征用乃徙居淮南虽亲故皆不接见至治元年除
陕西诸道行御史台中丞泰定元年改江南诸道行
御史台中丞皆不赴年六十五即告老朝廷虽命其
子自强为安庆总管府判官而未从其请四年春遣
使赐酒征为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商议中书省事
俨令使者先返而挈家归易水九月帝特署为中政
院使复赐酒召之乃舆疾入见赐食慰劳亲为差吉
日使视事命朝会日无下拜是月拜中书平章政事
复以老病辞不从天历改元朝议欲尽戮朝臣之在
上京者俨抗论谓是皆循常岁例从行杀之非罪众
赖之获免居月余伤足告归家居十余年痹不能行
犹劬书不废临终戒子弟曰国恩未报而至不禄奈
何汝曹当清白守恒业无急仕进正冠帻端坐而逝
赠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柱国封鲁国公谥文忠
自强朝散大夫礼部员外郎俨有诗文若干卷藏于
家叔祖铉与太原元好问同登金进士第国初为中
都提学着春秋备忘四十卷仁宗朝命刻其书今行
于世
  卜天璋
按元史本传天璋字君璋洛阳人父世昌仕金为河
南孔目官宪宗南征率众款附授镇抚统民兵二千
户升真定路管民万户宪宗六年籍河北民徙河南
者三千余人俾专领之遂家汴天璋幼&#悟长负直
气读书史识成败大体至元中为南京府史时河北
饥民数万人集河上欲南徙有诏令民复业勿渡众
汹汹不肯还天璋虑其生变劝总管张国宝听其渡
国宝从之遂以无事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其贤
辟为宪史声闻益着后为中台掾有侍御史倚势贪
财御史发其赃天璋主文牍未及奏顾为所谮俱拘
内廷御史对食悲哽天璋问故御史曰吾老唯一女
心怜之闻吾系不食数日矣是以悲耳天璋曰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