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大吏
朝廷所以尊宠之甚备盖今理财之法有不善者其
势皆得以议于上而改为之非特当守成法吝出入
以从有司之事而已其职事如此则其人之贤不肖
利害施于天下如何也观其人以其在位之岁时以
求其政事之见于今者而考其所以佐上理财之方
则其人之贤不肖与世之治否吾可以坐而得矣此
盖吕君之志也
  户部箴          明宣宗
君国之道子民为先黎庶既安邦本植焉相古地官
实尔之职均节惠和民乃衣食赋税有经徭役有常
民之所供旧典式张惟尔卿佐暨乃攸属庶几夙夜
恪谨乃服民克阜殷树艺以蕃上下毕充何有卒殚
惟公惟勤惟时惟允惟仁之溥而义之尽秦之商鞅
唐之宇文苛征暴括邦以不振尔惟鉴兹毋纵掊克
毋诡于随毋败于墨予惟尔任尔其懋哉尚友古人
执德不回

 户部部艺文二

  奉送李户部侍郎自河南尹再除本官
               刘禹锡
昔年内署振雄辞今日东都结去思宫女犹传洞箫
赋国人先咏衮衣诗华星却复文昌位别鹤重归太
乙池想到金门待通籍一时惊喜见风仪

 户部部纪事
新序管仲言于齐桓公曰夫垦田k邑辟土殖谷尽
地之利则臣不若□戚请置以为田官
后汉书郑弘传弘建初八年代郑众为大司农旧交
址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风波艰阻沉
溺相系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通至今遂为
常路在职二年所息省三亿万计时岁天下遭旱边
方有警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积弘又奏宜省贡献减
徭费以利饥人帝顺其议
晋书安平献王孚传初魏文帝置度支尚书专掌军
国支计明帝嗣位欲用孚问左右曰有兄风否答曰
似兄天子曰吾得司马懿兄弟二人复何忧哉转为
度支尚书
杜预传预拜度支尚书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
计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
梁书到溉传溉字茂灌为左民尚书以清白自修性
又率俭不好声色虚室单□旁无姬侍自外车服不
事鲜华冠履十年一易朝服或至穿补传呼清路示
有朝章而已
隋书裴蕴传蕴迁民部侍郎于时犹承高祖和平之
后禁网□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
于老已免租赋蕴历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
令貌阅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
配又许民相告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
役是岁大业五年也诸郡计帐进丁二十四万三千
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帝临朝览状谓百官曰
前代无好人致此罔冒今进民户口皆从实者全由
裴蕴一人用心古语云得贤而治验之信矣由是渐
见亲委拜京兆赞治
旧唐书房元龄传李纬为民部尚书会有自京师来
者太宗问曰房元龄闻纬为尚书谓何对曰惟称纬
好须无他语帝遽改太子詹事
卢承庆传承庆美风仪有才干太宗奇其明辨累迁
民部侍郎太宗尝问历代户口多少之数承庆叙夏
商以后迄于周隋皆有依据太宗嗟赏久之
韦弘机传高宗谓韦弘机曰宫馆隋氏所造渐将摧
毁频欲修葺又费财力如之何弘机曰臣任司农向
已十年前后省费今见贮钱三十万贯可以供葺理
上悦
唐书严挺之传户部侍郎萧炅李林甫所引不知书
尝与严挺之言称蒸尝伏腊乃为仗猎挺之白九龄
曰省中而有伏猎侍郎乎乃出炅岐州刺史
杨`传`为户部侍郎帝常召宰相大臣议天下户
版延英殿`言利病尤详帝咨赏于是宇文融建检
脱户余口`执不便融方贵公卿蹦唯唯独`抗
议故出为华州刺史
段秀实传秀实召为司农卿初自泾州被召戒其家
曰若过岐朱必致赠遗慎毋纳至岐固致大绫
三百家人拒不遂至都秀实怒曰吾终不以污吾第
以置司农治堂之梁间吏后以告取视封帕完

杜中立传中立迁司农卿绳吏急反为中伤左徙庆
王傅久之复拜司农卿入谢帝曰卿用法深信乎答
曰毂下百司养名不肯事如司农尤丛剧陛下无遽
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济帝许之初度支度六宫飧
钱移司农司农季一出付吏大吏尽举所给于人权
其子钱以给之既不以时黄门来督责慢骂中立取
钱纳帑舍率五日一出吏不得为奸后遂以为法
王彦威传彦威开成初为户部侍郎判度支彦威于
儒学该邃亦善吏事但经总财用出入米盐非所长
也而性刚计自恃尝见文宗显奏曰百口家知有岁
计而军用一切可不谨邪臣按见财量入以为出随
色占费终岁用之无毫厘差假令臣一旦迷愚欲自
欺没亦不可得因上占□图又言至德迄元和天下
观察者十节度者二十有九防御者四经略者三大
都通邑皆有兵最凡八十余万长庆籍户三百五十
万而兵乃九十九万率三户资一兵今举天下之入
岁三千五百万上供者三之一又三之二则衣赐仰
给焉自留州留使外余四十万众皆仰度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