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
霄汉瞻佳士泥涂任此身秋天正摇落回首大江滨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      前人
 自注云故陈拾遗射洪人也篇末有云
籍甚黄丞相能名自颍川近看除刺史还喜得吾贤
五马何时到双鱼会早传老思筇竹杖冬要锦衾眠
不作临岐恨惟听举最先火云挥汗日山驿醒心泉
遇害陈公殒于今蜀道怜君行射洪县为我一潸然
  奉送王信州北归      前人
朝廷防盗贼供给愍诛求下诏选郎署传声典信州
苍生今日困天子向时忧井屋有烟起疮痍无血流
壤歌惟海甸画角自山楼白发寐常早荒榛农复秋
解龟逾卧辙遣骑觅扁舟徐榻不知倦颍川何以酬
尘生彤管笔寒腻黑貂裘高义终焉在斯文去矣休
别离同雨散行止各云浮林热鸟开口江浑鱼掉头
尉佗虽北拜太史尚南留军旅应都息寰区要尽收
九重思谏诤八极念怀柔徙倚瞻王室从容仰庙谋
故人持雅论绝塞豁穷愁复见陶唐理甘为汗漫游
  送王使君自楚移越      刘商
露冕行春向若耶野人怀惠欲移家东风二月淮阴
道唯见棠梨一树花
  送沈康知常州      宋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半费田畴
薄厨传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
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送但能之守浔州       张
循吏古犹少岭民今未苏丁宁烦诏旨推择得吾徒
根本谁深念诗书计不迂惟应敦此意岂但应时须
  送史馆李学士任和州    释惟凤
历阳南望极岸远石城危去梦惊潮断行吟见雁随
淮帆向风阔楚水落秋迟到日应闲卧公心帝自知
  送张兼素出知施宗州    明吴宽
岁暮移家赴远州南行谁复为身谋一章之死无他
悔六诏平生亦胜游科甲翻令吾辈重史编应向古
人求都门持此聊相赠不惜寒风透敝裘
  送高良新知归州       王鏊
江上青山识秭归江边吊古驻骖W梦中马耳先曾
到行处人烟亦已稀屈子宅空江渺渺昭君村在雨
霏霏使人抚字知多术夔府如今正阻饥

 州牧部纪事一
书经舜典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牧九州之牧伯也群后即侯牧也
周礼天官大宰之职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



康成曰以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作州长谓之牧所谓
八命作牧者
春官宗伯八命作牧九命作伯


郑锷曰七命之侯
伯有功德者加以八命则为诸侯之长谓之牧大宰
所谓建其牧是也商谓之伯虞夏与周则谓之牧故
曲礼曰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陆氏曰书与周
礼伯常称牧盖自内言之则屈于二伯故称牧大宗
伯八命作牧曲礼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是也
自外言之则伸于诸侯故称伯王制所谓方伯之国
是也
秋官掌交谕九牧之维


郑康成曰九牧九州之牧
郑锷曰谕以九牧之维使依九州之牧以相亲比而
为国之维也
汉书王尊传尊迁益州刺史先是琅琊王阳为益州
刺史行部至邛[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
乘此险后以病去及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
王阳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
孝子王尊为忠臣尊居部二岁怀来侥外蛮夷归附
隽不疑传不疑为青州刺史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
国豪桀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觉收捕皆伏
其辜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
黄霸传霸为扬州刺史三岁宣帝下诏曰制诏御史
其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
石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别驾主簿车缇油屏泥于
轼前以章有德
王褒传宣帝时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闻
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
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褒既为刺史作颂
又作其传益州刺史因奏褒有轶材上乃征褒既至
诏褒为圣主得贤臣颂
何武传武迁扬州刺史所举奏二千石长吏必先露
章服罪者为亏除免之而已不服极法奏之抵罪或
至死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
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
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
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
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
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
后圣□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武
为刺史二千石有罪应时举奏其余贤与不肖敬之
如一是以郡国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行部必先即
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
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初武
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
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时武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