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右仆射赐姓宇文氏徽性勤敏凡所居官案
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
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
旧俗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
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
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竞来
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明帝以
御正任总丝纶更崇其秩为上大夫员四人号大御
正又以徽为之历小司空少保出为荆州刺史入为
小司徒小宗伯天和六年上疏乞骸骨诏许之薨赠
泗州刺史谥曰章子康嗣位泸州刺史司织下大夫
上开府
  李迁哲
按周书本传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也魏恭帝初直州
人乐炽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黄国等结连为乱太祖
遣雁门公田弘出梁汉开府贺若敦趣直谷炽闻官
军至乃烧绝栈道据守直谷敦众不得前太祖以迁
哲信着山南乃令与敦同往经略炽等或降或获寻
并平荡仍与敦南出徇地迁哲先至巴州入其郛郭
梁巴州刺史牟安民请降自此巴濮之民降款相继
加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除直州刺史
令与田弘同讨信州镇白帝信州先无仓储军粮匮
乏迁哲乃收葛根造粉兼米以给之迁哲亦自取供
食时有异膳即分赐兵士有疾患者又亲加医药以
此军中感之人思效命黔阳蛮田乌度田都唐等每
抄掠江中为百姓患迁哲随机出讨杀获甚多由是
诸蛮畏威各送粮饩又遣子弟入质者千有余家迁
哲乃于白帝城外筑城以处之并置四镇以静峡路
自此寇抄颇息军粮赡给焉世宗初授都督信临等
七州诸军事信州刺史时蛮酋蒲微为邻州刺史举
兵反迁哲将讨之诸将以途路阻远并不欲行迁哲
怒曰蒲微蕞尔之贼势何能为擒获之略已在吾度
中矣诸君见此小寇便有惮心后遇大敌将何以战
遂率兵七千人进击之拔其五城掳获二千余口武
成元年朝于京师世宗甚礼之保定中授平州刺史
天和五年陈将章昭达攻逼江陵梁主萧岿告急于
襄州卫公直令迁哲往救焉迁哲率其所部守江陵
外城与陈将程文季交战兵稍却迁哲乃亲自陷陈
手杀数人会江陵总管陆腾出助之陈人乃退陈人
又因水泛长坏龙川宁朔堤引水灌城城中惊扰迁
哲乃先塞北堤以止水又募骁勇出击之频有斩获
众心稍定俄而敌入郭内焚烧民家迁哲自率骑出
南门又令步兵自北门出两军合势首尾邀之陈人
复败多投水而死是夜陈人又窃于城西堞以梯登
者已数百人迁哲又率骁勇I之陈人复溃俄而大
风暴起迁哲乘暗出兵击其营陈人大乱杀伤甚众
陆腾复破之于西堤陈人乃遁建德三年卒于襄州
赠金州总管谥曰壮武

 州牧部名臣列传四
  隋
  梁毗
按隋书本传毗字景和安定乌氏人也高祖开皇初
毗出宪司复典京邑直道而行无所回避失权贵心
由是出为西宁州刺史在州十一年先是蛮夷酋长
皆服金冠以金多者为豪□由此皆递相陵夺每寻
干戈边境略无宁岁毗患之后因诸酋长相率以金
遗毗于是置金坐侧对之恸哭而谓之曰此物饥不
可食寒不可衣汝等以此相灭不可胜数今将此来
欲杀我耶一无所纳悉以还之于是蛮夷感悟遂不
相攻击高祖闻而善之征为散骑常侍
  赵
按隋书本传字贤通天水西人也深沉有器局略
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闵帝受禅迁陕州
刺史蛮酋向天王聚众作乱以兵攻信陵秭归勒
所部五百人出其不意袭击破之二郡获全时周人
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
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
皆劝益修守御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乃遣使
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其所居获南乡
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明年吴明
彻屡为寇患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获
陈裨将覃淄踝阕游饫实热人斩首百六十级以
功授开府仪同三司迁荆州总管长史入为民部中
大夫高祖为丞相加上开府复拜天官都司会俄迁
大宗伯及践阼授玺绂进位大将军赐爵金城郡
公邑二千五百户拜相州刺史朝廷以晓习故事
征拜尚书右仆射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剌
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尝有疾百姓奔驰争
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冀州俗薄市井多奸诈为
铜斗铁尺置之于肆百姓便之上闻而嘉焉颁告天
下以为常法尝有人盗田中蒿者为吏所执曰
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
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过于重刑其以德化
民皆此类也上幸洛阳来朝上劳之曰冀州大藩
民用殷实卿之为政深副朕怀开皇九年卒时年
六十八
  柳机
按隋书本传机字匡时河东解人也伟仪容有器局
颇涉经史周武帝时为鲁公引为记室及帝嗣位自
宣纳上士累迁少纳言太子宫尹封平齐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