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郑锷曰城郭沟池任其万民便其守御无使国
 大而所守者狭国小而所守者广匡人达法则以
 匡邦国使无敢反侧以听王命无使职贡宜轻者
 或过乎则宜重者或不及乎则守均则力不困则
 平则心不疑而邦国可安
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郑康成曰比犹亲使大国亲小国小国事大国
 相合和也易比象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以九伐之法正邦国



郑锷曰诸侯有罪轻重不一至用兵以诛讨之
 必声其罪左氏曰有钟鼓曰伐言声其罪也
冯弱犯寡则眚之



郑康成曰冯犹乘陵也言不字小而侵侮之
贼贤害民则伐之



郑锷曰伐如伐木之伐去其根本勿使再生之
 理贤足以长民贼之是不义民者邦所恃害之是
 不仁声罪而伐剪夷去之
暴内陵外则坛之



郑锷曰暴内则为恶于国中陵外则肆侮于四
 邻不可以为君宜除而去之如除地为之坛
野荒民散则削之



郑锷曰王者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为诸侯
 者有田野不能治至于荒芜有人民不能聚至于
 离散则不能保有其大也故削之使小如汉削诸
 侯王郡是也
负固不服则侵之



郑康成曰负犹恃也固险可依以为固也不服
 不事大也
贼杀其亲则正之



郑康成曰正之者执而治其罪
放s其君则残之



郑康成曰放逐也残杀也
犯令陵政则杜之



郑锷曰犯令以诸侯而抗天子之命陵政以诸
 侯而侵天子之权
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



郑康成曰王霸记曰悖人伦外内无以异于禽
 兽则诛灭去之也
  汉
汉承秦制设太尉大将军皆以主兵后改大司马其
属有护军都尉校尉等官又设前后左右将军及西
域置都护戊己校尉伏波楼船诸名号随时增减
按汉书百官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武帝建
元二年省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宣
帝地节三年置大司马不冠将军亦无印绶官属成
帝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
相去将军哀帝建平二年复去大司马印绶官属冠
将军如故元寿二年复赐大司马印绶置官属去将
军位在司徒上有长史秩千石
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
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有长
史秩千石
护军都尉秦官武帝元狩四年属大司马成帝绥和
元年居大司马府比司直哀帝元寿元年更名司寇
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护军
司隶校尉周官武帝征和四年初置持节从中都官
徒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大奸猾后罢其兵察三辅三
河弘农元帝初元四年去节成帝元延四年省绥和
二年哀帝复置但为司隶冠进贤冠属大司空比司

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有司马十二城门候中
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屯骑校尉掌骑士
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
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
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
凡八校尉皆武帝初置有丞司马自司隶至虎贲校
尉秩皆二千石
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初置以骑都尉谏大
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
人司马候千人各二人
戊己校尉元帝初元元年置有丞司马各一人候五
人秩比六百石
按册府元龟武帝征闽越又有伏波楼船及伐朝鲜
大宛复置横海度辽贰师宣帝又增蒲类破羌其余
杂号非一盖权时之制因事立名亦不尝设也
成帝绥和元年罢将军官
按汉书成帝本纪绥和元年夏四月以大司马骠骑
大将军为大司马罢将军官益大司马奉如丞相
  后汉
后汉设大将军骠骑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度
辽诸将军以征伐背叛皆有部曲又设匈奴中郎将
乌桓校尉护羌校尉以主边事
按后汉书百官志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
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
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


蔡质汉仪曰汉兴置大将军骠骑位次丞相车
 骑卫将军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师兵
 卫四夷屯警
初武帝以卫青数征伐有功以为大将军欲尊宠之
以古尊官惟有三公皆将军始自秦晋以为卿号故
置大司马官号以冠之其后霍光王凤等皆然成帝
绥和元年赐大司马印绶罢将军官世祖中兴吴汉
以大将军为大司马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公下
及前后左右杂号将军众多皆主征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