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为会稽临川内
史即其事也唐有天下以杨益潞幽荆五郡为大都
督署长史司马为上佐即前代内史之类也其大都
督之号非亲王不授其扬益等郡或有亲王遥领朝
廷命大臣临郡者即皆长史副大使知节度事也臣
请质之前代段文昌出镇扬州云淮南节度副大使
知节度事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载义镇幽州云
卢龙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幽州大都督府长
史即其例也今益王以扬润二郡建社为吴国王居
大都督之任又已正领节度事岂宜却加长史之号
乃是国王自为上佐矣若或朝廷且以长史拜授其
加衔内又无副大使知节度使之目倘或他日别命
守将俾临本郡即不知以何名目而授除也臣当草
制之夕便欲上陈虑奏报往反有妨明日宣降兹事
有关国体况吴王未领恩命尚可改正乞付中书门
下商议施行时宰相以制命已行难于追改洎又上
表论列吕蒙正言越王领福州长史今以吴王独为
大都督居越王之上非便上令俟异日除授并改正

刘传同知太常礼院诏封太祖诸孙行尊者为
王奉太祖后言礼诸侯不得祖天子当自奉其国
之祖宜崇德昭德芳之后世世勿降爵宗庙祭祀使
之在位则所以扬艺祖者着矣后二王绍封如

谈苑太祖问王官侍讲曰秦王学业如何对曰近日
所作文词甚好上曰帝王家儿不必要会文章但令
通晓经义知古今治乱他日免为侮文弄法吏欺罔

东轩笔录太宗以元良未立虽意在真宗尚欲遍知
诸子遂命陈抟历抵王宫以相诸王抟回奏寿王真
他日天下主也臣始至寿邸见二人坐于门问其姓
氏则曰张F杨崇勋皆王左右之使令然臣观二人
他日皆至将相即其主可知太宗大喜是时真宗为
寿王异日张F侍中杨崇勋使相皆如抟之相也
贵耳集太宗谕陈抟往见诸王至寿王邸即回云寿
王门下皆将相张耆夏守S杨崇勋皆登枢府
后山谈丛仁宗初即位燕恭肃王以亲尊自居上时
遣使传诏王坐不拜使还以闻上曰燕王朕叔父毋
妄言久而王闻之稍自屈奉藩臣礼燕恭肃王轻施
厚费不计有无常预求俸禄至数岁仁宗常诏有司
复给如是数矣御史沈邈以为不可以国之常入而
奉无厌之求愿使谕意上曰御史误矣太宗之子八
人今惟王尔先帝之弟朕之叔父也每恨不能尽天
下以为养数岁之禄不足计也
归田录燕王元俨太宗幼子也太宗子八人真宗朝
六人已亡殁至仁宗即位独燕王在以皇叔之亲特
见尊礼契丹亦畏其名其疾亟时仁宗幸其宫亲为
调药平生未尝语朝政遗言一二事皆切于理余时
知制诰所作赠官制所载皆其实事也
华元郡王允良燕王子也性好昼睡每自旦酣寝至
暮始兴盥濯栉漱衣冠而出燃灯烛治家事饮食宴
乐达旦而罢则复寝以终日无日不如此由是一宫
之人皆昼睡夕兴允良不甚喜声色亦不为他骄恣
惟以夜为昼亦生性之异前世所未有也故观察使
刘从广燕王&#也尝语余燕王好坐木马子坐则不
下或饥则便就其上饮食往往乘兴奏乐于前酣饮
终日亦其性之异也
东轩笔录神宗即位岐王嘉王犹在禁中秘书丞章
辟光献言乞迁于外而朝论以为疏远小臣妄论离
间于义当议有旨送中书王荆公以为其言非过依
违不行会中丞吕诲极言其不可而兼及荆公遂夺
辟光官降卫州监税
后山谈丛英宗即位韩忠献公使谕宗室诸王曰皇
帝已即位大王宜思保富贵毋行所悔诸王惶恐诣
次求见公谢却之某王还次及阶足废不举扶而后

归田录皇子颢封东阳郡王除婺州节度使检校太
傅翰林贾学士黯上言太傅天子师也子为父师于
体不顺中书检勘自唐以来亲王无兼师傅官者盖
自国朝命官o以差遣为职事自三师三公以降皆
是虚名故失于因循尔议者皆以贾言为当
老学庵笔记唐以来皇子不兼师傅官以子不可为
父师也其后失于检点乃有兼者治平中贾黯草东
阳郡王颢检校太傅制建明其失自后皇子及宗室
卑行合兼三师者悉改为三公政和中有太尉司徒
司空之官而置少师少傅少保皇子乃复兼师傅自
嘉王楷始
闻见前录神宗友爱二弟不听出于外至元佑初宣
仁太后始命筑宅于天波门外既就馆哲宗奉宣仁
后临幸有旨二王各进官一等舍人苏轼行制辞曰
先皇帝笃兄弟之好以恩胜义不许二叔出居于外
盖武王待周召之意太皇太后严朝廷之礼以义制
恩始从其请出就外宅得孔子远其子之义二圣不
同同归于道可以为万世法臣奉侍两宫按行新第
顾瞻怀思潸然出涕昔汉明帝问东平王在家何等
为乐王言为善最乐帝大其言因送列侯印十九枚
诸子年十五以上悉带之着之简册天下不以为私
今王诸子性于忠爱渐于礼义自胜衣以上颀然皆
有成人之风朕甚嘉之其各进一官以助其为善之
乐尚勉之哉毋忝父祖以为邦家之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