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灵龟嗣历魏州刺
史为政威严盗贼不发凿永济渠通新市百姓利之
薨子福嗣降为公卒子承况嗣神龙中为右羽林将
军同节愍太子死于难
  荆王元景
按唐书本传荆王元景武德三年始王赵与鲁酆二
王同封贞观初累迁雍州牧十年徙封荆明年诏荆
州都督荆王元景梁州都督汉王元昌徐州都督徐
王元礼潞州都督韩王元喜遂州都督彭王元则郑
州刺史郑王元懿绛州刺史霍王元轨虢州刺史虢
王凤豫州刺史道王元庆邓州刺史邓玉元裕寿州
刺史舒王元名幽州都督燕王灵夔苏州刺史许王
元祥安州都督吴王恪相州都督魏王泰齐州都督
齐王佑益州都督蜀王窒逯荽淌方王恽扬州都
督越王贞并州都督晋王治秦州都督纪王慎所任
州刺史并功臣令世世袭会长孙无忌等固让遂废
不行徙~州永徽初进位司徒赐实封至千五百户
房遗爱谋反坐子则与往还系狱时吴王亦抵罪高
宗谓大臣曰朕欲从公丐叔及兄死兵部侍郎崔敦
礼曰陛下虽申恩不可诎天下法遂赐死久之追封
沈黎王以渤海王奉慈子长沙嗣降为侯神龙初复
王爵以孙元逖嗣薨无子国除
按旧唐书本传荆王元景高祖第六子也武德三年
封为赵王八年授安州都督贞观初历迁雍州牧右
骁卫大将军十年徙封荆王授荆州都督十一年定
制元景等为代袭刺史诏曰皇王受命步骤之迹以
殊经籍所纪质文之道匪一虽治乱不同损益或异
至于设官司以制海内建藩屏以辅王室莫不明其
典章义存于致治崇其贤戚志在于无疆朕以寡&#
丕承鸿绪寅畏三灵忧勤百姓考明哲之余论求经
邦之长策帝业之重独任难以成务天下之旷因人
易以获安然则侯伯肇于自昔州郡始于中代圣贤
异术沿革随时复古则义难顿从寻今则事不尽理
遂规模周汉斟酌曹马采按部之嘉名参建侯之旧
制共治之职重矣分土之实存焉已有制书陈其至
理继世垂范贻厥后昆维城作固同符前烈荆州都
督荆王元景梁州都督汉王元昌徐州都督徐王元
礼潞州都督韩王元嘉遂州都督彭王元则郑州刺
史郑王元懿绛州刺史霍王元轨虢州刺史虢王凤
豫州刺史道王元庆邓州刺史邓王元裕寿州刺史
舒王元名幽州都督燕王灵夔苏州刺史许王元祥
安州都督吴王恪相州都督魏王泰齐州都督齐王
裕益州都督蜀王窒逯荽淌方王恽扬州都督越
王贞并州都督晋王

秦州都督纪王慎等或地居
旦]夙闻诗礼或望及间平早称才艺并爵隆土宇
宠兼车服诚孝之心无忘于造次风政之举克着于
期月宜冠恒册祚以休命其所任刺史咸令子孙代
代承袭寻又罢代袭之制
  汉王元昌
按唐书本传汉王元昌初王鲁累迁梁州都督后徙
封汉有勇力善骑射数触轨宪太宗手诏诲督乃怨
望附太子承干通馈谢来朝京师宿东宫尝有丑语
又见帝侧有宫人善琵琶乃曰事成幸赐我承干许
之割臂血盟事败帝弗忍诛欲免死高士廉李绩等
固争不奉诏乃赐死国除
按旧唐书本传汉王元昌高祖第七子也少好学善
隶书武德三年封为鲁王贞观五年授华州刺史转
梁州都督十年改封汉王元昌在州颇违宪法太宗
手敕责之初不自咎更怀怨望知太子承干嫉魏王
泰之宠乃相附托图为不轨十六年元昌来朝京师
承干频召入东宫夜宿因谓承干曰愿殿下早为天
子近见御侧有一宫人善弹琵琶事平之后当望垂
赐承干许诺又刻臂出血以帛拭之烧作灰和酒同
饮共为信誓潜伺间隙十七年事发太宗弗忍加诛
特敕免死大臣高士廉李世绩等奏言王者以四海
为家以万姓为子公行天下情无独亲元昌苞藏凶
恶图谋逆乱观其指趣察其心腑罪深燕旦衅甚楚
英天地之所不容人臣之所切齿五刑不足申其罚
九死无以当其愆而陛下情屈至公恩加枭獍欲开
疏网漏此鲸鲵臣等有司期不奉制伏愿敦师宪典
诛此凶慝顺群臣之愿鹰r之心则吴楚七君不
幽叹于往汉管蔡二叔不沉恨于有周太宗事不获
已乃赐元昌自尽于家妻子籍没国除
  徐康王元礼
按唐书本传徐康王元礼性恭畏善骑射始王郑即
授郑州刺史后徙王徐迁徐州都督为绛州刺史有
治名玺书劳勉实封至千户永徽中加司徒兼潞州
刺史薨赠太尉冀州大都督陪葬献陵
  韩王元嘉
按唐书本传韩王元嘉字元嘉始王宋后改王徐为
潞州刺史母昭仪宇文述女也宠于高祖既即位欲
立为后固辞元嘉以母宠故特为帝爱后出诸子无
及者在潞时年十五闻太妃病涕泣不食居丧毁甚
太宗数慰勉少好学藏书至万卷皆以古文字参定
同异与弟灵夔友爱燕见终日如布衣礼闺门修整
当世称之贞观九年更封韩迁滑州都督高宗末为
泽州刺史武后得政进授太尉徙定州刺史以霍王
元轨为司徒舒王元名为司空滕王元婴开府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