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附列于此)

帝仲康七岁世子相出依斟灌斟
按竹书纪年仲康七年陟世子相出居商丘依同姓
诸侯斟灌斟
帝仲康九岁相居于斟灌
按竹书纪年云云
帝相二十六岁寒浞灭斟灌
按左传襄公四年魏绛曰寒浞因羿室生浇及s恃
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



二国夏同姓诸侯乐安寿光县东南有灌亭北
 海平寿县东南有斟亭
按哀公元年伍员曰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灭
夏后相


后相失国依于二斟复为浇所灭
按竹书纪年帝相二十六年寒浞使其子浇帅师灭
斟灌


斟灌之墟是为帝丘
按通鉴前编帝丘卫地斟灌亦卫地相居帝丘与斟
灌相近非居于斟灌也
  邓
帝仲康封支子于邓
按路史帝仲康支子封邓
  越
帝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
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
夏后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
断发披草莱而邑焉


贺循会稽记云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
 称始此越绝记云无余都会稽山南故越城是也
按吴越春秋启即天子之位治国于夏使使以岁时
春秋而祭禹于越立宗庙于南山之上禹以下六世
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绝祀乃封其庶子于越
号曰无余无余始受封人民山后虽有鸟田之利租
贡u给宗庙祭祀之费乃复随陵陆而耕种或逐禽
鹿而给食无余质朴不设宫室之饰从民所居春秋
祀禹墓于会稽
  缯
帝杼封弟曲列于缯
按史记夏本纪赞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
国为姓故有缯氏
按路史帝杼即位五岁征东海伐三寿乃封其仲曲
列于缯
  有男氏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有男氏
按史记夏本纪赞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
国为姓故有有男氏


系本男作南
  彤城氏 彤氏
按彤氏意即彤城
氏之支族故附于此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彤城氏
按史记夏本纪赞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
国为姓故有彤城氏


周有彤伯盖彤城氏之后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故有彤氏彤
城氏
  褒氏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褒氏
按史记夏本纪赞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
国为姓故有褒氏
  费氏 弗氏 _氏
按系本费作弗则弗_意
皆费之支族故附录于此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费氏
按史记夏本纪赞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
国为姓故有费氏


系本费作弗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弗氏_氏
  杞氏
按杞为周三恪之国
意夏时已封有杞欤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杞氏
按史记夏本纪赞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
国为姓故有杞氏
  辛氏 莘氏
按辛与莘本为
国故附莘于辛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辛氏
按史记夏本纪赞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
国为姓故有辛氏
按路史太康弟五人分封于卫是为五观其支于莘
者为莘氏辛氏`氏观氏卜氏


楚有观氏世掌问卜
  冥氏 p氏
按p氏意即冥氏
支族故附p于冥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冥氏
按史记夏本纪赞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
国为姓故有冥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冥氏p氏
  戈氏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戈氏
按史记夏本纪赞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
国为姓故有戈氏
帝相二十岁寒浞灭戈
按竹书纪年云云
  泊氏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泊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泊氏
  鬻氏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鬻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鬻氏
  沈氏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沈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沈氏
  姒氏
按禹初姒姓意
当时亦封有国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姒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姒氏
  弋氏
按公羊传以鲁夫人定姒为定
弋定姒乃莒女意莒即弋国之后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弋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弋氏
  纶氏
夏后氏之后分封有纶氏
按路史禹初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纶氏
  商
  蔓
武丁封季父于河北曼曰蔓侯
按路史云云
  苑
祖庚封弟文于苑
按路史云云
  权
祖庚封子于权
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