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隆庆元年加增四百石
岁支米一万零四百石
襄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荆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五年奏辞五
百石岁支九千五百石
淮王岁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
德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隆庆二年奏辞一千石
岁支九千石
秀王岁支禄米一万石国绝
崇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奏辞五
百石岁支九千五百石
吉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奏辞一
千石岁支米九千石
徽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国除
岐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国绝
益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奏辞二
千石岁支八千石
衡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奏辞二
千石岁支八千石
雍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国绝
寿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国绝
汝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国绝
泾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国绝
荣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奏辞一
千石岁支九千石
景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国绝
靖江王岁支本色禄米一千石弘治十六年改本折
中半兼支
秦府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二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
一千五百石袭封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
晋周楚鲁蜀代辽渖唐伊赵郑襄荆德崇徽一十七
府郡王初封岁支禄米各二千石袭封各一千石俱
米钞中半兼支
肃庆宁韩淮五府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一千石米钞
中半兼支袭封同
吉益衡荣四府郡王岁支禄米一千石三分本色七
分折钞
岷府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五百石米钞中半兼支袭
封同
 以上各郡王禄米嘉靖四十四年定不分初封袭
 封俱岁支一千石三分本色七分折钞惟岷府仍
 旧例各王府镇国辅国奉国将军镇国辅国奉国
 中尉米钞本折中半兼支(
按此条通纪禄米本折备载历年更变之数因
 隆庆间屡议宗藩事宜故为附录于此)

隆庆六年议准王府民校原系徭编雇役有奸徒冒
充者查革问遣
按明会典云云
神宗万历二年定诸王府赐祭迎接礼仪并宗庶仪
宾赡给禄米及宗藩差员勘合给缴之制
按明会典万历二年议准凡朝廷遣祭于各王府若
龙亭至本府于大门外降阶跪迎入庙迁主于傍宣
读毕复降阶叩谢 又奏准各宗过期年远查其抄
结明白者准与请名照依宗庶事例岁给养赡米五
十石本折中半兼支若其年岁未远者照常准请名
封 又题准仪宾及郡县主君或有不能偕老先后
短折者例给养赡食常禄三分之一减半支给 又
议准凡宗藩勘合许各王府差来员役执批告领本
司验批给发即于封袋上填注发行月日及姓名期
限仍置立文簿登记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湖广每
季终江西广西四川每上下半年将发过公文号数
领赍日期人役姓名通行各布政司知会各布政司
亦照所议奉到勘合将紧要节略攒造文册报部其
年终奏缴仍旧
万历六年宗藩事例宗藩要例书成定诸王出合读
书仪
按明通纪六年十二月宗藩事例宗藩要例书成颁
示诸侯王先是肃皇帝时公族繁盛国用困竭以故
礼官所裁宗藩条例多刻意抑损甚或自相乖乱不
可训阁臣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等念诸侯王皆骨
肉至亲而至是不足以称天子亲亲至意乃略举事
例未妥者十一事上言请&#礼官集群臣议着为宪
令昭示诸侯王今大宗伯潘晟所定宗藩事例徐公
所定宗藩要例诸侯要例诸侯王既感泣益亲上而
厚薄亲疏有体又不至重困民财足称不刊矣
按明会典六年详定是日王出合先期一日内侍官
设坐于书堂内坐西面东设书案于座之左侧置书
于案设写字案于座之右侧置笔砚仿纸于案是日
早辅臣率领讲读侍书官于书堂门外稍南面北拱
立伺候王入书堂内坐定令旨说先生每来辅臣率
各官进入行四拜礼分班侍立内侍官举书案就案
左立讲读官以次进立于案前授书各十遍讫令旨
先生每吃酒饭内侍官答应各官出王暂入书堂南
间少憩辅臣再率各官入侍王写字讲书候王出坐
定令旨说先生每来辅臣同各官入照前分班侍立
内侍官举写字案于座前侍书官进至案前看写字
写毕内侍官撤写字案举讲书案于座前讲读官以
次进讲毕各官行一拜礼出仍于书堂外向北立王
进内各退辅臣看所写字圈注于旁以备劝益一次
日以后每日早王出书堂各官进见行一拜礼其授
书讲书看字&#如前仪辅臣止侍看三日三日后讲
读侍书官径自如仪授书讲书看写字辅臣不预至
写字毕每日轮一内侍官捧仿纸送内阁圈注一王
每日所读书大学一本书经一本授书务要字样真
正讲书直说大意务要通晓先一日进讲章三日一
温书就温讲写字先用影本以后写熟对帖自写一
各官酒饭止是初入书堂时令旨说一次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