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丞二人从六品上掌天子族亲属籍以别昭
穆领陵台崇元二署凡亲有五等先定于司封一曰
皇帝周亲皇后父母视三品二曰皇帝大功亲小功
尊属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周亲视四品三曰皇帝
小功亲缌麻尊属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大功亲视
五品四曰皇帝缌麻亲袒免尊属太皇太后皇太后
皇后小功亲五曰皇帝袒免亲太皇太后小功卑属
皇太后皇后缌麻亲视六品皇帝亲之夫妇男女降
本亲二等余亲降三等尊属进一等降而过五等者
不为亲诸王大长公主长公主亲本品嗣王郡王非
三等亲者亦视五品驸马都尉视诸亲祭祀册命朝
会陪位袭封者皆以簿书上司封主簿二人从七品
上知图谱官一人修玉牒官一人知宗子表疏官一
人录事二人从九品上


武德二年置宗师一人后省龙朔二年改宗正
 寺曰司宗寺卿曰正卿少卿曰大夫武后光宅元
 年曰司属寺有府五人史五人亭长四人掌固四
 人京都太庙斋郎各一百三十人门仆各三十三
 人主簿录事各二人
诸陵台令各一人从五品上丞各一人从七品下建
初启运兴宁永康陵令各一人从七品下丞各一人
从八品下掌守卫山陵凡陪葬以文武分左右子孙
从父祖者亦如之宫人陪葬则陵户成坟诸陵四至
有封禁民葬唯故坟不毁


开元二十四年以宗庙所奉不可名以署太常
 少卿韦绦奏废太庙署以少卿一人知太庙事二
 十五年濮阳王彻为宗正卿恩遇甚厚建议以宗
 正司属籍乃请以陵寝宗庙隶宗正天宝十二载
 驸马都尉张□为太常卿得幸又以太庙诸陵署
 隶太常十载改献昭干定桥五陵署为台升令品
 永康兴宁二陵称署如故至德二年复以陵庙隶
 宗正永泰元年太常卿姜庆初复奏以陵庙隶太
 常大历二年复置陵台有录事各一人府各二人
 史各四人主衣主辇主药各四人典事各三人掌
 固各二人陵户各三百人昭陵干陵桥陵增百人
 诸陵有录事各一人府各一人史各二人典事各
 二人掌固各二人陵户各百人
诸太子庙令各一人从八品上丞各一人正九品下
录事各一人从九品上令掌洒扫开阖之节四时享
祭焉


有府各一人史各二人典事各二人掌固各一
 人
诸太子陵令各一人从八品下丞各一人从九品下
录事各一人从九品上


有府各一人史各二人典事各二人掌固各一
 人陵户各三十人太常旧有太庙署令一人从七
 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斋郎二十四人
崇元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掌京都
诸观名数与道士帐籍斋醮之事新罗日本僧入朝
学问九年不还者编诸籍道士女冠僧尼见天子必
拜凡止民家不过三夜出逾宿者立案连署不过七
日路远者州县给程天下观一千六百八十七道士
七百七十六女冠九百八十八寺五千三百五十八
僧七万五千五百二十四尼五万五百七十六两京
度僧尼道士女冠御史一人□之每三岁州县为籍
一以留县一以留州僧尼一以上祠部道士女冠一
以上宗正一以上司封


有府二人史三人典事六人掌固二人崇元学
 博士一人学生百人隋以署隶鸿胪又有道场元
 坛唐置诸寺观监隶鸿胪寺每寺观有监一人贞
 观中废寺观监上元二年置漆园监寻废开元二
 十五年置崇元学于元元皇帝庙天宝元年两京
 置博士助教各一员学生百人每祠享以学生代
 斋郎二载改崇元学曰崇贤馆博士曰学士助教
 曰直学士置大学士一人以宰相为之领两京元
 元宫及道院改天下崇元学为通道学博士曰道
 德博士未几而罢宝应永泰间学生存者亡几大
 历三年复增至百人初天下僧尼道士女冠皆隶
 鸿胪寺武后延载元年以僧尼隶祠部开元二十
 四年道士女冠隶宗正寺天宝二载以道士隶司
 封贞元四年崇元馆罢大学士后复置左右街大
 功德使东都功德使修功德使总僧尼之籍及功
 役元和二年以道士女冠隶左右街功德使会昌
 二年以僧尼隶主客太清宫置元元馆亦有学士
 至六年废而僧尼复隶两街功德使
  辽
辽制大惕隐诸司掌皇族之政教及设南面朝官始
置宗正寺有卿少卿等员
按辽史百官志太祖神册六年诏正班爵至于太宗
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大惕隐司太祖
置掌皇族之政教兴宗重熙二十五年耶律义先拜
惕隐戒族人曰国家三父房最为贵族凡天下风化
之所自出不孝不义虽小不可为其妻晋国长公主
之女每见中表必具礼服义先以身率先国族化之
辽国设官之实于此可见太祖有国首设此官其后
百官择人必先宗姓
惕隐亦曰梯里己
知惕隐司事
惕隐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