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六年冬十一月己巳并教坊司入拱卫司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八年冬十二月丁未升太常寺为正三品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五年夏六月壬申罢教坊司入拱卫司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成宗元贞二年冬十一月壬辰赐太常寺礼乐户钞
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明
明太常寺设卿少卿寺丞统典簿博士协律赞礼之
属而坛庙诸署皆领之
按明会典太常寺正官卿一员少卿二员寺丞二员


旧为司丞或因事添设无定员
首领官典簿二员


内隆庆三年革一员万历十一年复设
属官博士二员


内万历九年裁一员十一年复设
协律郎五员


旧二员嘉靖间增至五员隆庆三年革二员万
 历六年复九年革一员十一年复
赞礼郎三十一员


旧六员嘉靖间增至三十三员隆庆三年革十
 五员万历六年复九年革五员十一年复设三员
司乐三十四员


旧二员嘉靖间增至三十九员隆庆三年革三
 十一员万历六年复九年革十二员十一年复设
 七员
天地坛祠祭署


旧有奉祀一员祀丞二员嘉靖三十七年革
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各祠祭署


俱嘉靖九年设
奉祀祀丞各一员
先农坛祠祭署


旧为山川坛藉田祠祭署嘉靖九年改为神o
 坛万历四年改今名
奉祀二员祀丞二员
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
各祠祭署奉祀祀丞各一员
牺牲所


旧有吏目一员后革
南京太常寺卿一员少卿一员


万历九年革十一年复设
典簿一员博士一员协律郎二员
赞礼郎六员


旧七员嘉靖三十七年革二员万历十一年复
 设一员
司乐二员
天地坛祠祭署奉祀一员


旧有祀丞一员嘉靖三十七年革
山川坛藉田祠祭署奉祀祀丞各一员
孝陵祠祭署奉祀一员祀丞一员
杨王坟祠祭署奉祀一员


旧有祀丞一员后革
徐王坟祠祭署奉祀一员祀丞一员
神乐观提点一员


旧有知观一员嘉靖三十七年革
凡上亲视牲礼部尚书侍郎与本寺卿少卿导上至
牺牲所内正牛房香案前北向立喂牲官率军人牵
牛至香案西卿奏大祀牛犊过讫喂牲官率军人牵
北羊至香案西卿奏大祀北羊过讫东西正房军人
牵牛入卿奏备祭牲讫导上至鹿房前卿奏大祀鹿
讫导上至兔房前卿奏大祀兔讫导上至猪房前卿
奏大祀猪讫导上至帷幕内少□还宫
凡祭祀及告庙俱本寺博士典簿或属官导驾祭祀
六员告庙四员其奏礼告辞及对引本寺堂上官轮
流三员
凡朝日夕月宗庙时享祭俱前一日进祝版
凡遇朝会本观提点班在僧录司左善世之下道录
司正一之上知观班列于僧录司左觉义之上道录
司左至灵之下
凡乐舞仪节本司令协律郎等官教习每遇祭祀先
期于本观演习
圜丘坛举麾协律郎二员乐舞生七十二人文舞生
六十四人引舞二人武舞生六十四人引舞二人执
事三十七人典仪二人传赞五人通赞二人正坛司
香官一员捧帛一人执爵一人司尊一人配位坛司
香官一员捧帛一人执爵一人司尊一人大明坛夜
明坛星宿坛云雨风雷坛司香四人赞引四人捧帛
四人执爵四人司尊四人烧香点烛共四十八人
方泽坛举麾乐舞生同前执事三十四人典仪二人
传赞二人通赞二人正坛司香官一员捧帛一人执
爵一人司尊一人配位坛司香官一员捧帛一人执
爵一人司尊一人五岳坛五镇坛四海坛四渎坛司
香四人赞引四人捧帛四人执爵四人司尊四人烧
香点烛共二十五人
祈谷坛举麾乐舞生同前执事二十人典仪二人传
赞四人通赞二人司香官三员捧帛三人执爵三人
司尊三人烧香点烛共三十八人
朝日坛举麾乐舞生同前执事九人典仪二人传赞
一人通赞二人司香官一员捧帛一人执爵一人司
尊一人烧香点烛共二十人
夕月坛举麾乐舞生同前执事十四人典仪二人传
赞一人通赞二人正坛司香官一员捧帛一人执爵
一人司尊一人星宿坛司香一人赞引一人捧帛一
人执爵一人司尊一人烧香点烛共二十人
大享殿举麾乐舞生同前执事十五人典仪一人传
赞六人通赞二人捧帛二人执爵二人司尊二人烧
香点烛共六十二人
凡时享太庙举麾乐舞生同前执事五十七人典仪
一人通赞一人正九坛捧帛九人执爵见用十六人
旧十七人司尊一人亲王四坛捧帛四人斟酒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