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岂
 不至相矛盾哉非惟失其情而或至起边衅者亦
 有之矣我文皇帝专设官以司之其虑远哉
汉志典客秦官掌归义蛮夷景帝更名大行令武帝
更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
 臣按此秦汉以来设官主掌蛮夷之始所谓大行
 令即周礼行人之职译官即王制所谓寄译之类
 也考史昭帝用苏武为典属国亦掌四裔之官而
 百官表不载臣以为汉大鸿胪即今鸿胪寺卿译
 官即今通事之职典属国其今御前通事之武臣
 欤
唐志主客郎中掌诸蕃朝见之事殊俗入贡者始至
之州给谍覆其人数谓之边谍蕃州都督刺史视品
给以衣冠□褶初至及辞设会参日设食
 臣按外国而来朝给以衣冠宴食自古皆然唐志
 但谓之会而不以宴名盖不备燕享之礼也然惟
 主之以礼部之属而未尝专命大臣后世乃或有
 用武将待之者臣窃以为非宜盖礼仪非武臣所
 宜预将乃吾国之爪牙止可使彼闻其名不可使
 彼识其面设或有貌不扬如裴度者中虽有智彼
 恶知之哉或因此而藐我将相关系亦不小也吁
 武将且不可况内侍乎昔童贯初使辽也辽人以
 为宋无人因此以占宋人失政而启其轻蔑之心
 此前代之明鉴也
鸿胪寺领典客司仪二署凡四裔君长以蕃望高下
为簿朝见辨其等位诸蕃封命则执册而往凡献物
皆各执以见驼马则陈于朝堂不足进者州县留之
其属有典客署令掌四裔归化朝贡酋渠首领朝见
者给廪食病则遣医给汤药丧则给以所须还蕃赐
物则佐其受领教拜谢之节
 臣按唐人之待诸蕃朝贡者既有宴赐资给其不
 幸而病及丧者亦有给赐焉
宋设鸿胪寺掌四裔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凡四
裔君长使价朝见辨其等位以宾礼待之授以馆舍
而颁其见辞赐予宴设之式戒有司先期办具有贡
物则具数报四方馆引见以进诸蕃封册即行其礼

 臣按唐宋俱有诸蕃封册之礼
宋哲宗元佑中学士院言诸蕃初入贡者请令安抚
钤辖转运等司体问其国所在远近大小与见今入
贡何国为比保明奏闻庶待遇之礼不致失当
 臣按诸蕃初入贡者前此未有体例因其所言而
 制为礼节斯无失矣
宋哲宗元佑中礼部尚书苏轼言高丽人每次入贡
朝廷及淮浙两路赐予馈送宴劳之费约十余万贯
而修饰亭馆骚动行市调发人船之费不在焉除官
吏得少馈遗外了无丝毫之利所得贡献皆是玩好
无用之物而所费皆是帑廪之实民之膏血也今来
直牒国子监收买诸般文字内有册府元龟历代史
及敕式国子监知其不便申禀都省下礼部看详谨
按汉书东平王来朝上疏求诸子及太史公书当时
大臣以谓诸子书或反经术非圣人或明鬼神信物
怪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汉兴之初谋臣
奇策天官灾异地形厄塞皆不宜在诸侯王不可与
诏从之臣切以谓东平王骨肉至亲特以备位藩臣
犹不得赐而况海外之夷裔乎臣闻河北榷场禁出
文书其法甚严徒以契丹故也今高丽与契丹何异
 臣按今四裔之好书籍者惟安南与朝鲜朝鲜恭
 顺朝廷岁时觐聘礼节无失所经过郡县无多而
 货买止于京师安南入贡虽疏然经行道路几至
 万里沿途随处得以市买且宋朝书籍版本俱在
 国子监今书籍处处有之请自今诸蕃来朝贡者
 非有旨不得与交易而于书籍一事尤宜严禁彼
 欲得之许具数以闻下翰林院看详可否然后与
 之

 四译馆部纪事
青箱杂记魏野陕府人甚有诗名寇莱公每加前席
野献莱公生日诗云何时生上相明日是中元以莱
公七月十四日生故也又有赠莱公诗云有官居鼎
鼐无地起楼台而其诗传播漠北故真宗末年尝有
北使诣阙询于译者曰那个是无地起楼台底宰相
时莱公方居散地真宗即召还授以北门管钥


 四译馆部杂录
癸辛杂识译者之称见礼记云东方曰寄言传寄内
外言语南方曰象言放象内外之言西方曰狄LL
知通传夷狄之语与中国相知北方曰译译陈也陈
说内外之言皆立此传语之人以通其志今北方谓
之通事南蕃海舶谓之唐舶西方蛮r谓之蒲又皆
译之名也
翰林院记洪武十五年命侍讲火原洁译蒙古文字
译字官隶本院始于此永乐中学士杨荣掌其事宣
德元年命本院学士稽考课程弘治初奏准科目出
身四品以上二员提督自后提督官例用太常寺卿
及少卿
四译馆考馆列东西十日一行考课以观肄习之勤
惰焉余于各馆杂字中比合连属缀成韵语虽未免
有补缉之痕而顺口成章间有思致唯西天一馆乃
真实名经梵呗聱牙终难牵合因每馆附存一二诗
并录其字及语音于本字之下亦奇观也字分单复
有纵横悉如其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