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秋卿皆置丞及功曹主簿卫尉卿位视
侍中掌宫门屯兵卿每月丞每旬行宫侥纠察不法
统武库令公车司马令又有弘训卫尉亦置属官
  陈
陈承梁置卫尉卿卫尉丞公车令详定品秩
按隋书百官志陈承梁皆循其制官其所制品秩卫
尉卿秩中二千石品第三公车令卫尉丞六百石品
第八
  北魏
孝文帝太和  年诏议官制定城门校尉阶品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自太祖至高祖
初其内外百官屡有减置或事出当时不为常目旧
令亡失无所依据太和中高祖诏群寮议定百官着
于令城门校尉第三品下
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更定城门校尉阶品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太和二十三年
高祖复次职令及帝崩世宗初班行之以为永制城
门校尉第四品上阶
  北齐
北齐设卫尉寺掌城门禁卫
按隋书百官志后齐卫尉寺置卿少卿丞各一人有
功曹五官主簿录事等员掌禁卫甲兵统城门寺置
校尉二人以司其职又领公车武库卫士等署令武
库又有修故局丞校尉掌宫殿城门并诸仓库管钥
等事公车掌尚书所不理有枉屈经判奏闻武库掌
甲兵及吉凶仪仗卫士掌京城及诸门兵士修故局
掌领匠修故甲等事
  北周
北周置宫门上士下士掌城门禁令
按杜佑通典后周地官府置宫门上士一人下士一
人掌皇城十二门之禁令
  隋
隋设城门局校尉而隶于门下省
按隋书百官志门下省统城门尚食尚药符玺御府
殿内等六局城门局校尉二人直长四人 城门校
尉为从四品城门直长为从六品
炀帝大业三年改校尉为城门郎隶殿内省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炀帝即位多所
改革三年定令城门置校尉一人降为正五品后又
改校尉为城门郎置员四人从六品自殿内省隶为
门下省官
  唐
唐仍以城门郎隶门下省
按唐书百官志门下省城门郎四人从六品上掌京
城皇城宫殿诸门开阖之节奉管钥而出纳之开则
先外后内阖则先内后外启闭有时不以时则诣合
覆奏


有令史二人书令史二人武德五年置门仆八
 百人番上送管钥
  辽
辽上京设城隍使
按辽史百官志南面京官辽有五京上京为皇都上
京城隍使司亦曰上京皇城使韩德让景宗时为上
京城隍使
  宋
宋设皇城司以掌宫城之禁
按宋史百官志皇城司干当官七人以武功大夫以
上及内侍都知押班充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庐
宿卫之事宫门启闭之节皆隶焉每门给铜符二铁
牌一左符留门右符请钥铁牌则请钥者自随以时
参验而启闭之以均其番直人物伪冒不应法则讥
察以闻
  金
金京城设门尉副尉总管府设都指挥等职掌巡捕
禁察诸事
按金史百官志京城十四门尉从七品副尉正九品
诸总管府节镇兵马司都指挥使一员正五品巡捕
盗贼提控禁夜纠察诸博徒屠宰牛马总判司事副
都指挥使二员正六品贰使职通判司事分管内外
巡捕盗贼


军典十二人掌本库各籍差遣文簿行署文书
 巡捕等事余军典同此司吏一人译人一人公使
 十人
指挥使一员从六品钤辖四都之兵以属都指挥使
专署本指挥使事军使一员正七品指挥之职左右
什将各一人共管一都


军典二人营典一人左右承局各一人左右押
 官各一人以上军员每百人为一指挥使各一员
 分为四都每都设左右什将承局押官各一若人
 数不及附近相合者并依上置如无可相合者三
 百人以上为一指挥二百人以上止设指挥使一
 百人止设军使仍每百人以上立为一都不及百
 人设什将承局押官各一其指挥下军使什将下
 军典营典各同此置惟北京西京止设使副各一
 员
  元
元大都设城门尉掌门禁启闭管钥之事又设二兵
马司掌盗贼奸伪鞫捕之事
按元史百官志大都城门尉秩正六品尉二员副尉
一员掌门禁启闭管钥之事至元二十年置以四怯
薛八剌哈赤为之二十四年复以六卫亲军参掌凡
十有一门曰丽正曰文明曰顺承曰平则曰和义曰
肃清曰安贞曰健德曰光熙曰崇仁曰齐化每门设
官如上
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司凡二秩正四品掌京城盗
贼奸伪鞫捕之事都指挥使二员副指挥使五员知
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吏十四人至元九年改千户
所为兵马司隶大都路而刑部尚书一员提调司事
凡刑名则隶宗正且为宗正之属二十九年署都指
挥使等官其后因之一置司于北城一置司于南城
按刑法志诸南北兵马司职在巡警非违捕逐盗贼
辄理民讼者禁之
世祖至元十六年春二月甲辰升大都兵马都指挥
使司秩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