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常
参官宰县自此始又曰初州郡多阙官县令选尤猥
下多为清流所鄙薄每不得调乃诏吏部选幕职官
为知县自此以后遂罢令而设知县沿其名至今
云麓漫钞曰唐制县令缺佐官摄令曰知县事李翱
任工部志文云摄富平尉知县事是也今差京官曰
知县差选人曰令与唐异矣
宋时结衔曰以某官知某府事以某官知某州事以
某官知某县事以其本非此府此州此县之正官而
任其事故云然今则直云某府知府某州知州某县
知县文复而义舛矣
北齐宰县多用厮滥至于士流耻居百里五代选令
必皆鄙猥之人自古以来以社稷民人寄之庸琐者
有此二败以今准古得无同之
元吴渊□欧阳氏急就章解后序曰今之世每以三
岁为守令满秩曾未足以一新郡县之耳目而已去
又况用人不得专辟临事不得专议钱粮悉拘于官
而不得专用军卒弗出于民而不得与闻盖古之治
郡者自辟令丞唐世之大藩亦多自辟幕府僚属是
故守主一郡之事或司金谷或按刑狱各有分职守
不烦而政自治虽令之主一邑丞则赞治而掌农田
水利主簿掌簿书尉督盗贼令亦不劳独议其政之
当否而已
宋理宗淳佑八年监察御史兼崇政殿说书陈求鲁
奏今日救弊之策大端有四宜采夏侯太初并省州
郡之议俾县令得以直达于朝廷用宋元嘉六年为
断之法俾县令得以究心于抚字法艺祖出朝绅为
令之典以重其权遵光武擢卓茂为三公之意以激
其气然后为之正其经界明其版籍约其妄费裁其
横敛此数言者在今日亦可采而行之
汉时令长于太守虽称属吏然往往能自行其意不
为上官所夺如萧育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而漆令
郭舜殿见责问育为之请扶风怒曰君课第六裁自
脱何暇欲为左右言及罢出传召茂陵令诣后曹当
以职事对育径出曹书佐随牵育育按佩刀曰萧育
杜陵男子何诣曹也遂趋出欲去官明旦诏召入拜
为司隶校尉育过扶风府门官属掾吏数百人拜谒
车下陶谦为舒令太守张盘同郡先辈与谦父友意
殊亲之而谦耻为之屈尝舞属谦谦不为起固强之
乃舞舞又不转盘曰不当转邪谦曰不可转转则胜
人如此事在今日即同列所难堪而昔人以行之上
官汉时长吏之能自树立可见于此矣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
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
之苗裔靡有孑遗后之文人祖述其说以为废封建
立郡县皆始皇之所为也以余观之殆不然左传僖
公三十三年晋襄公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宣
公十一年楚子县陈十二年郑伯逆楚子之辞曰使
改事君夷于九县十五年晋侯赏士伯以瓜衍之县
成公六年韩献子曰成师以出而败楚之二县襄公
二十六年蔡声子曰晋人将与之县以比叔向三十
年绛县人或年长矣昭公三年二宣子曰晋之别县
不惟州五年e启疆曰韩赋七邑皆成县也又曰因
其十家九县其余四十县十年叔向曰陈人听命而
遂县之二十八年晋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
氏之田以为三县哀公十七年子谷曰彭仲爽申俘
也文王以为令尹实县申息晏子春秋昔我先君桓
公予管仲狐与谷其县十七说苑景公令吏致千家
之县一于晏子战国策智过言于智伯曰破赵则封
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史记秦本纪武公十年伐
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吴世家王余祭三年
予庆封朱方之县则当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
为县矣史记吴王发九郡兵伐齐范对楚王曰楚
南塞厉门而郡江东甘茂谓秦王曰宜阳大县名曰
县其实郡也春申君言于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
急请以为郡便匈奴传言赵武灵王置云中雁门代
郡燕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又言
魏有河西上郡以与戎界边则当七国之世而固已
有郡矣吴起为西河守冯亭为上党守李伯为代郡
守西门豹为邺令荀况为兰陵令城浑说楚新城令
卫有蒲守韩有南阳假守魏有安邑令苏代曰请以
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而齐威王朝诸县
令长七十二人则六国之未入于秦而固已先为守
令长矣故史言乐毅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而齐
愍王遗楚怀王书曰四国争事秦则楚为郡县矣张
仪说燕昭王曰今时赵之于秦犹郡县也安得谓至
始皇而始罢侯置守邪传称禹会诸侯执玉帛者万
国至周武王仅千八百国春秋时见于经传者百四
十余国又并而为十二诸侯又并而为七国此固其
势之所必至秦虽欲复古之制一一而封之亦有所
不能而为罢侯置守之始于秦则儒生不通古今之
见也

 县令部外编
搜神记段孝直汉景帝时举孝廉为长安令孝直志
性清慎美声远闻所乘驳马一匹日行五百里雍
州刺史梁纬与帝连婚时恃形势见孝直马好每索
之孝直答云亡考所乘之马不忍舍之不敢辄奉伏
愿使君照悉梁纬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