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狱人称神明岁旱祷之
即雨及蝗生祈于城隍神蝗尽殄岁屡有秋小大乐
业以永乐六年卒官人咸哀慕
  余宽
按赣州府志宽字仲仁赣县人永乐十八年庚子以
乡荐授浙江金华知县景泰初复除福建沙县时因
邓茂七之乱邑遭屠烬百里尽为榛莽宽至无屋可
居风餐露宿日焦劳于荆棘髑髅中抚恤疮痍招集
流徙重建公署收R枯骸镇守刑部侍郎薛希琏一
切倚赖之宽亦殚思竭力为之经营料理已而民疗
渐舒流亡渐反闾井旧观粗复父子妻孥始得保聚
乡土而宽以劳瘁卒于官所谓以死勤事者百姓悲
号如丧考妣见祠邑之名宦
  范衷
按明外史循吏传衷字恭肃丰城人永乐十九年进
士除浙江寿昌知县公正仁恕民情翕然辟荒田二
千六百亩兴水利三百四十有六区境内大治正统
五年三考报最当升擢邑人群颂其德政丐留御史
核实以闻朝命许之寻以外艰去服阕起知汝州亦
有令誉居官以清节自持恶衣恶食妻子告乏亦不
顾吏部尚书王直察举天下廉吏数人衷为第一性
至孝庐父墓瓜生连枝有白兔三常驯伏墓侧乡人
莫不高其行
  俞益
按明外史范衷传衷同时有俞益者余杭人永乐二
年进士时方博征名儒修永乐大典益与焉书成授
靖安知县廉平为治上下安之亲丧服阕改知潜山
其地僻陋鲜学者躬为教督勤于民事拊循有加两
为县令垂二十年持己爱民始终若一其学长于春
秋屡分考乡试会试明于鉴别以宣德九年卒官贫
无以敛吏民哀慕而助给焉
  叶宗行
按明外史循吏传宗行松江华亭人永乐中东吴大
水松江尢甚以黄浦下流壅塞水无所归宗行上书
请弃故道浚范家港引浦水入海禁民无私作坝以
遏其流帝善其言命往从尚书夏原吉相治事竣原
吉荐其才擢钱塘知县民困徭重宗行定法俾民自
占甲乙书于册循次役之遂均词讼稀简不尚威严
未逾年翕然称治一日庭前有蛇蜿蜒若有所诉宗
行曰若岂有冤乎吾当验之蛇徐入饼肆炉下发之
得尸乃肆主利其财而为之者遂伏辜尝行江中忽
舟重不能进视之有尸挂于柁盖里中人杀而沈之
者亦捕其人抵法仁宗在东宫闻其名戒所司不得
轻侮按察使周新风采严峻独重宗行尝候其出潜
至邸舍视之惟银鱼腊一裹他无所有新叹息携少
许去明日召宗行共食曰此君家物也饮之至醉用
己仪仗导之归时呼为钱塘一叶清十五年营建北
京宗行督工匠往役卒于途新闻之悲悼累日为文
以祭钱塘吏民无不叹息泣下者
  徐士宗
按明外史循吏传士宗浙江山阴人永乐间为贵溪
知县适县圮于水士宗夙夜经画重建县治学宫及
诸公廨下无所扰民困积逋奏请征布以舒之田畴
冲没者奏蠲其税岁旱露跣以祷饥则设策振救数
年田野尽辟户口日增治行冠于列郡宣德六年三
考俱最民惟恐其迁去群走京师丐留帝嘉之命增
二秩还任
  孙浩
按明外史徐士宗传浩永乐中为合阳知县遭丧去
官洪熙时陕西按察司言浩前为合阳抚字不怠廉
公有为吏畏其威民怀其惠今所属咸宁阙知县必
得如浩者方能称职乞圣恩调任宣宗嘉叹即命起
复赴咸宁浩果以称职闻超擢辰州知府
  薛慎
按明外史徐士宗传慎知长清大得民心以亲丧去
洪熙元年九月长清民知慎服阕相率诣京师乞再
任吏部尚书蹇义以闻且言长清别除知县已久即
如民言又当更易帝曰必其不如慎故民复求旧国
家置守令但欲其得民心苟民心不得虽屡易何害
遂还之
  吴原
按明外史徐士宗传原知吴桥有异政洪熙中以九
载考绩赴部县民八十余人诣阙言原勤于抚字赋
役平均民生乐业乞留任帝即从之
  陈哲
按明外史徐士宗传哲为博野县民大爱之以旧官
还职解去宣德元年部民恳诉于巡按御史言旧官
才德不逮哲远甚惟哲有父母斯民之心乞还之博
野毋令小民失所御史以闻帝亦报可
  畅宣
按明外史徐士宗传宣知秦安以母忧去民群诉于
副使邝野言宣为政廉能抚民慈惠科徭平流徙复
讼狱清简盗贼屏息倘别除他官民将失所野以闻
仁宗命服阕还任宣德改元宣服阕吏部以请帝曰
民欲之监司言之固当从况有先帝之命乎其即还

  刘伯吉
按明外史徐士宗传伯吉知砀山有惠爱以亲丧去
及服除砀山民守阙下求再任吏部言新令在砀山
已二年矣帝曰新者胜旧则民不复思今久而犹思
其贤于新者可知矣遂易之
  孔公朝
按明外史徐士宗传公朝永乐时知宁阳清廉直干
惠绥小民民深戴之坐与同僚饮酒忿争并遣戍部
民屡叩阍乞还皆不许宣德二年诏求贤有以公朝
荐者宁阳人闻之又相率叩阍乞再得公朝终惠百
姓帝顾吏部蹇义曰公朝去宁阳已二十余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