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言命翼日御批问故同省窘甚咸欲饰
辞自解安国独曰以实告其过小为欺其罪大因援
鲁肃简市饮故事引咎以闻同省从之既而事寝不
行越三日李遂除吏部侍郎
宋史詹体仁传体仁字元善建宁浦城人历司农卿
总湖广饷事郡人真德秀早从其游尝问居官□民
之法体仁曰尽心平心而已尽心则无愧平心则无
偏世服其确论云
金史杨云翼传云翼为翰林学士时朝士廷议之际
多不尽言顾望依违以成俗一日经筵毕因言人
臣有事君之礼有事君之义礼不敢齿君之路马蹴
其刍者有罚入君门则趋见君之几杖则起君命召
不俟驾而行受命不宿于家是皆事君之礼人臣所
当尽者也然国家之利害生民之休戚一一陈之则
向所谓礼者特虚器耳君曰可而有否者献其否君
曰否而有可者献其可言有不从虽引裾折槛断鞅
轫轮有不恤焉者当是时也姑徇事君之虚礼而不
知事君之大义国家何赖焉上变色曰非卿朕不闻
此言
元史王克敬传克敬尝言世俗喜言勿认真此非名
言临事不认真岂尽忠之道乎故其历官所至俱有
政绩可纪时称名卿

 官常总部杂录
古谚见君之乘下之见杖起之
不习为吏视已成事
仕宦不止车生耳

按崔豹古今注曰文武车耳古
重较也文官青耳武官赤耳毛苌诗疏曰重较卿士
之车
韩子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
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
出之其子所以自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
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

虫有蛔者一身两口争相也遂相食因自杀人臣
之争事而亡其国者皆蛔类也
王羲之荀葛帖荀葛各一国佐命宗臣观其辙迹实
奇士也然荀获讥于忧卒意长恨恨谓其弘济之心
宜被大道诸葛经国达治无间然处事而无玷累获
全名于数代至于建鼎足之势未能忘己所谓命世
大才以天下为心者容得已乎
封氏闻见记官衔之名盖与近代同当时选曹补授
须存资历闻奏之时先具旧官名品于前次书拟官
于后使新旧相衔不断故曰官衔亦曰头衔所以名
为衔以言如人口衔物取其连属之意又如马之有
衔以制其首前马已进后马续来相次不绝者古谓
之衔尾相属即其义也
朝廷百司诸厅皆有壁记叙官秩创制物于授始末
原其作意盖欲着前政履历而发将来健羡焉故为
厅记文体贵其说事详雅不为苟饰而近时作记多
措浮词褒美人才抑扬门阀殊失记事之本意韦氏
两京记云郎官盛写壁记以纪当厅前后迁除出入
浸以成俗然则壁之有记岂当是国朝以来始自台
省遂流郡邑耶
墨客挥犀郑希仲云凡仕官有三难一谓统十万之
众而为帅二为翰林学士三为宰剧邑三者苟非其
材则事必隳废除是三者虽宰相犹可以常才兼之
老学庵笔记政和以后斜封墨□盛行乃有以寺监
长官视待制者大抵皆以非道得之晁叔用以谓视
待制可对如夫人盖为清议贬黜如此又往往以特
恩赐金带朝路混淆然犹以旧制不敢坐狨故当时
谓横金无狨鞯与合门舍人等耳
唐所谓丞郎谓左右丞六曹侍郎也尚书虽序左右
丞上然亦通谓之丞郎犹今言侍从官也俗又谓之
两制指内制而言然非翰苑西掖亦曰两制正如丞
郎之称契丹僭号有高坐官亦侍从之比坐字本犯
御嫌名或谓丞郎为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亦非也
唐自相辅以下皆谓之京官言官于京师也其常参
者曰常参官未常参者曰未常参官国初以常参官
预朝谒故谓之升朝官而未预者曰京官元丰官制
行以通直郎以上朝预晏坐仍谓之升朝官而按唐
制去京官之名凡条制及吏牍止谓之承务郎以上
然俗犹谓之京官
都下买婢谓未尝入人家者为一生人喜其多淳谨
也予在蜀中与何|之同阅报状见新进骤用者|
之曰渠是一生人宜其速进予怪而诘之|之曰曾
为朝士者既为人所忌嫉又多谤故惟新进者常无
患盖有激也
士大夫交谒祖宗时用门状后结牒右件如前谨牒
若今公文后以为烦而去之元丰后又盛行手刺前
不具衔上云某谨上谒某官某日月结衔姓名刺或
云状亦或不结衔止书郡名然皆手书苏黄张诸
公皆然今犹有藏之者后又止行门状或不能一一
作门状则但留语阍人云某官来见而苦于阍人匿
而不告绍兴初乃用榜子直书衔及姓名至今不废
司马安四至九卿当时以为善宦以今观之则谓之
拙宦可也彼汨丧廉耻广为道径者不数年至公相
矣安用四至九卿哉
闻见后录高祖令项籍旧臣皆名籍独郑君者不奉
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刘裕密书招司马
休之府录事韩延之不屈以裕父名翘字显宗乃更
字显宗名子曰翘以示不臣刘氏如郑君韩延之二
人者可以语事君之义矣
野客丛谈虞预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