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右仆射署朱符见字经都丞竟右仆射横画
成目左仆射画令画右官阙则以次并画若无左右
则直置仆射在其中间总左右事
吏部尚书领吏部删定三公比部四曹
都官尚书领都官水部库部功论四曹
右丞一人掌兵士百工补役死叛考代年老疾病解
遣其内外诸库藏谷帛刑□创业诤讼田地船乘禀
拘兵工死叛考剔讨补差分百役兵器诸营署人领
州郡租布人民户移徙州郡县并帖城邑民户割属
刺史二千石令长尉被收及免赠文武诸犯削官事
白案右丞上署左丞次署黄案左丞上署诸立格制
及详谳大事宗庙朝廷仪体左丞上署右丞次署自
令仆以下五尚书八座二十曹各置郎中令史又置
都令史分领之仆射掌朝轨尚书掌谳奏都丞任碎
在弹违诸曹缘常及外详谳事应须命议相值者皆
郎先立意应奏黄案及关事以立意官为议主凡辞
诉有漫命者曹掾谘如旧若命有谘则以立意者为
议主
  梁
梁以刑狱归廷尉仍设都官尚书领都官诸曹
按隋书百官志梁尚书省置令左右仆射各一人又
置吏部祠部度支左户都官五兵等六尚书左右丞
各一人吏部删定三公比部祠部仪曹虞曹主客度
支殿中金部仓部左户驾部起部屯田都官水部库
部功论中兵外兵骑兵等郎二十三人令史百二十
人书令史百三十人
  陈
陈承梁以刑狱归廷尉而尚书三公郎等亦掌行察
狱囚□枉
按隋书刑法志陈氏承梁季丧乱刑典□阔及武帝
即位思革其弊乃下诏搜举良才删改科令群僚博
议务存平简于是稍求得梁时明法吏令与尚书删
定郎范泉参定律令又敕尚书仆射沈钦吏部尚书
徐陵兼尚书左丞宗元饶兼尚书左丞贺朗参知其
事制律三十卷令科四十卷廷尉寺为北狱建康县
为南狱并置正监平又制常以三月侍中吏部尚书
尚书三公郎部都令史三公录□局令御史中丞侍
御史兰台令史亲行京师诸狱及冶署理察囚徒□

  北魏
明元帝泰常二年置西部大人
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泰常二年夏置
六部大人官有天部地部东西南北部皆以诸公为
之大人置三属官
孝文帝太和  年诏议官制定都官尚书以下阶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自太祖至高祖
初其内外百官屡有减置或事出当时不为常目旧
令亡失无所依据太和中高祖诏群僚议定百官着
于令列曹尚书第二品中尚书郎中第五品上尚书
郎从第五品中主事郎从第六品上都令史主书令
史第七品上
按杜佑通典魏有都官尚书有比部曹又尚书诸司
置主事令史
太和二十三年复次都官尚书以下职令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太和二十三年
高祖复次职令及帝崩世宗初班行之以为永制列
曹尚书第三品尚书郎中第六品下阶尚书都令史
主书令史从第八品上阶
  北齐
北齐以狱刑归大理仍设都官尚书统五曹以比部
掌律令而三公统于殿中以掌囚罪
按隋书百官志后齐制官多循后魏尚书省置吏部
殿中祠部五兵都官度支等六尚书六尚书分统列
曹殿中统殿中仪曹三公驾部四曹都官统都官二
千石比部水部膳部五曹


三公掌五时读时令诸曹囚帐断罪赦日建金
 □等事
  北周
北周依周礼建六官秋官府领司寇等众职
按周书卢辩传太祖欲行周官命苏绰专掌其事未
几而绰卒乃令辩成之于是依周礼建六官置公卿
大天士秋官府领司寇等众职以魏恭帝三年始命
行之
  隋
隋以刑狱归大理仍设都官尚书统都官刑部比部
司门诸侍郎
按隋书百官志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
多依前代之法置尚书省都官尚书统都官侍郎二
人刑部比部侍郎各一人司门侍郎二人都官尚书
为正三品尚书诸曹侍郎为正六品上阶
文帝开皇三年改都官尚书为刑部尚书诸曹侍郎
加为从五品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云云
开皇六年置刑部诸曹员外郎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六年尚书省二
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以司其曹之籍帐侍郎阙
则厘其曹事
开皇十四年置刑部诸曹主事令史员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十四年诸省各
置主事令史员
炀帝大业三年更定曹郎改刑部郎为宪部郎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炀帝即位多所
改革三年定令品自第一至于第九唯置正从而除
上下阶尚书省六曹各侍郎一人以贰尚书之职又
增左右丞阶与六侍郎并正四品诸曹侍郎并改为
郎又改吏部为选部郎户部为人部郎礼部为仪曹
郎兵部为兵曹郎刑部为宪部郎工部为起部郎以
异六侍郎之名废诸司员外郎而每增置一曹郎各
为二员都司郎各一人品同曹郎掌都事之职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