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逞欲坏教干刑者
何可胜数俾奉祠典岂不天渎神臣等议僧道之
畜妻子者宜罪以旧制罢遣为民赏功劝善人主大
柄岂宜轻以与人世祖临御三十五年左右之臣虽
甚爱幸未闻无功而给一赏者比年赏赐泛滥盖因
近侍之人窥伺天颜喜悦之际或称乏财无居或称
嫁女取妇或以技物呈献殊无寸功小善递互奏请
要求赏赐回奉奄有国家金银珠玉及断没人畜产
业似此无功受赏何以激劝既伤财用复启幸门臣
等议非有功勋劳效着明实迹不宜加以赏赐乞着
为令臣等所言s逆未讨奸恶未除忠愤未雪冤枉
未理政令不信赏罚不公赋役不均财用不节民怨
神怒皆足以感伤和气惟陛下裁择以答天意消弭
灾变帝不从复进曰臣闻日食修德月食修刑应
天以实不以文动民以行不以言刑政失平故天象
应之惟陛下矜察允臣等议乞悉行之帝终不能从
未几病增剧非扶掖不能行有诏常见免拜跪赐
小车得乘至殿门下帝始开经筵令左丞相与领
之进翰林学士吴澄等以备顾问自是辞位甚力
犹封蔡国公知经筵事别刻蔡国公印以赐泰定二
年夏得旨暂归三年春上遣使召期于必见至
帝曰卿来时民间如何对曰臣老少宾客不能远知
真定保定河间臣乡里也民饥甚朝廷虽赈以金帛
惠未及者十五六惟陛下念之帝恻然&#有司毕赈
之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国公经筵如
故帝察其诚病命养疾西山继得旨还家未几起
商议中书省事以病不起四年十二月薨遗命上蔡
国公印尝自号曰淡庵子六人
  郭贯
按元史本传贯字安道保定人以才行见推择为枢
密中书掾调南康路经历擢广西道提刑按察司判
官会例格授济南路经历至元二十七年拜监察御
史承诏分江北沿淮草地劾淮西宣慰使昂吉儿父
子专权久不迁调&#政害民三十年佥湖南肃政廉
访司事大德初迁湖北道言令四省军马以数万计
征八百媳妇国深入炎瘴万里不毛之地无益于国
五年迁江西道赈恤饥民有惠政入为御史台都事
八年迁集贤待制进翰林直学士奉诏与辽阳行省
平章政事别速合彻里帖木儿往镇高丽十一年召
为河东廉访副使至大二年仁宗至五台山贯进见
仁宗因问廉访使灭里吉歹何以有善政左右对曰
皆副使郭贯之教也因赐贯玛瑙数珠金织文币入
为吏部考功郎遂拜治书侍御史四年除礼部尚书
帝亲书其官阶曰嘉议大夫以授有司皇庆元年擢
淮西廉访使寻留不遣改侍御史俄迁翰林侍讲学
士明年出为淮西廉访使建言宜置常平仓考校各
路农事延佑二年召拜中书参知政事明年升左丞
加集贤大学士五年除太子詹事贯言皇太子受金
宝已三年宜行册礼又辅导之官早宜选置从之六
年加太子宾客谒告还家至治元年复起为集贤大
学士寻致仕泰定元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不起至顺
二年以疾卒年八十有二赠光禄大夫河南行省平
章政事柱国追封蔡国公谥文宪贯博学精于篆籀
当世册宝碑额多出其手云

 公辅部名臣列传六十二
  元四
  赵世延
按元史本传世延字子敬其先雍古族人居云中北
边曾祖公为金群牧使太祖得其所牧马公死
之祖按竺迩幼孤鞠于外大父X要甲为赵家因
氏为赵骁勇善骑射从太祖征伐有功为蒙古汉军
征行大元帅镇蜀因家成都父黑梓以门功袭父元
帅职兼文州吐蕃万户达鲁花赤世延天资秀发喜
读书究心儒者体用之学弱冠世祖召见俾入枢密
院御史台肄习官政至元二十一年授承事郎云南
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时年二十有四乌蒙蛮酋叛
世延会省臣以军讨之蛮兵大溃即请降二十六年
擢监察御史与同列五人劾丞相桑哥不法中丞赵
国辅桑哥党也抑不以闻更以告桑哥于是五人者
悉为其所挤世延幸免奉旨按平阳郡监也先忽都
赃巨万鞫左司郎中董仲威杀人狱皆明允二十九
年转奉议大夫出佥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事敦
儒学立义仓撤淫祠修澧阳县坏堤严常澧掠卖良
民之禁部内晏然元贞元年除江南行御史台都事
丁内艰不赴大德元年复除前官三年移中台都事
俄改中书左司都事台臣奏仍为都事中台六年由
山东肃政廉访副使改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十年
除安西路总管安西故京兆省台所治号称会府前
政壅滞者三千牍世延既至不三月剖决殆尽陕民
饥省台议请于朝赈之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
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
从之所活者众至大元年除绍兴路总管改四川肃
政廉访使蒙古军士科差繁重而军士就戍往来者
多害人且军官或抑良为奴世延皆除其弊而正其
罪又修都江堰民尤便之四年升中奉大夫陕西行
台侍御史先是八百媳妇为边患右丞刘深往讨之
兵败而还坐罪弃市及是右丞阿忽台当继行世延
言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