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失非止损百姓且笔之书千
载累德帝悦赐彩二百进累中书侍郎与韦挺虞
世南姚思廉论事称旨帝为设宴具召四人者谓曰
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
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岂虑危亡哉思卿至意
故举酒以相乐也各赐帛有差太子监国诏正伦行
左庶子兼崇贤馆学士帝谓正伦吾儿幼未有就德
我常物物戒之今当监国不得朝夕见故辍卿于朝
以佐太子慎之勖之它日又言朕年十八犹在人间
情伪无不尝及即位处置有失必待谏乃释然悟况
太子生深宫不及知邪且人主不可自骄今若诏天
下敢谏者死将无复发言矣故朕孜孜延进直言卿
其以是晓太子冀裨益之擢中书侍郎封南阳县侯
仍兼太子左庶子出入两宫典机密以办治称后太
子稍失道帝语正伦太子数私小人卿可审喻之教
而不徙其语我来故正伦显谏无所避太子不从辄
道帝语督切太子即表闻帝责曰何漏泄我语对曰
开示不入故以陛下语怖之冀当反善帝怒出为谷
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太子废坐受金带流欢州久
之授郢石二州刺史显庆元年擢黄门侍郎兼崇贤
馆学士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兼度支尚书仍知政
事迁中书令封襄阳县公初正伦已通贵李义府官
尚微及同执政不能下中书侍郎李友益义府也
挽附正伦同摭义府衅缺义府使人告正伦友益交
通罔上有异计高宗恶之出正伦为横州刺史流友
益峰州正伦卒于贬正伦与城南诸杜昭穆素远求
同谱不许衔之诸杜所居号杜固世传其地有壮气
故世衣冠正伦既执政建言凿杜固通水以利人既
凿川流如血阅十日止自是南杜稍不振正伦工属
文尝与中书舍人董思恭夜直论文章思恭归谓人
曰与杜公评文今日觉吾文顿进无子以兄子志静
为嗣从子求仁从孙咸皆显名
  卢承庆
按旧唐书本传承庆幽州范阳人隋武阳太守思道
孙父赤松大业末为河东令与高祖有旧闻义师至
霍邑弃县迎接拜行台兵部郎中武德中累转率更
令封范阳郡公寻卒承庆美风仪博学有才干少袭
父爵贞观初为秦州都督府户曹参军因奏河西军
事太宗奇其明辨擢拜考功员外郎累迁民部侍郎
太宗尝问历代户口多少之数承庆叙夏殷以后迄
于周隋皆有依据太宗嗟赏久之寻令兼检校兵部
侍郎仍知五品选事承庆辞曰选事职在尚书臣今
掌之便是越局太宗不许曰朕今信卿卿何不自信
也俄历雍州别驾尚书左丞永徽初为褚遂良所构
出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遂良俄又求索承庆在雍
州旧事奏之由是左迁简州司马岁余转洪州长史
会高宗将幸汝州之温汤擢承庆为汝州刺史入为
光禄卿显庆四年代杜正伦为度支尚书仍同中书
门下三品寻坐度支失所出为润州刺史再迁雍州
长史加银青光禄大夫总章二年代李干佑为刑部
尚书以年老请致仕许之仍加金紫光禄大夫三年
病卒年七十六临终诫其子曰死生至理亦犹朝之
有暮吾终敛以常服晦朔常馔不用牲牢坟高可认
不须广大事办即葬不须卜择墓中器物瓷漆而已
有棺无椁务在简要碑志但记官号年代不须广事
文饰赠幽州都督谥曰定弟承业亦有学识贞观末
官至雍州长史检校尚书左丞兄弟相次居此任时
人荣之
  李安期
按旧唐书李百药传百药子安期幼聪辩七岁解属
文百药大业末出为桂州司马行至太湖遇逆贼将
加白刃安期跪泣请代父命贼哀而释之贞观初累
转符玺郎预修晋书成除主客员外郎永徽中迁中
书舍人又与李义府等于武德殿内修书再转黄门
侍郎龙朔中为司列少常伯参知军国有事太山诏
安期为朝觐坛碑文安期前后三为选部颇为当时
所称时高宗屡引侍臣责以不进贤良众皆莫对独
安期进曰臣闻圣帝明王莫不劳于求贤逸于任使
设使尧舜苦己&#瘠不能用贤终亦王化不行自夏
殷已来历国数十皆委贤良以共致理且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况今天下至广非无英彦但比来公卿有
所荐引即遭嚣谤以为朋党沉屈者未申而在位者
已损所以人思苟免竞为缄默若陛下虚己招纳务
于搜访不忌亲雠唯能是用谗毁亦既不入谁敢不
竭忠诚此皆事由陛下非臣等所能致也高宗深然
其言俄检校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出为荆州大
都督府长史咸亨初卒自德林至安期三世皆掌制
诰安期孙羲仲又为中书舍人
  刘祥道
按唐书本传祥道字同寿魏州观城人父林甫武德
时为内史舍人典机密以才称与萧r等撰定律令
着律议万余言历中书吏部二侍郎赐爵乐平县男
唐沿隋制十一月选集至春停日薄事丛有司不及
研谛林甫建请四时听选随到辄拟于是官无滞人
始天下初定州府及诏使以赤牒授官至是罢悉集
吏部调至万员林甫随才铨录咸以为宜论者方隋
高孝基祥道少袭爵历御史中丞显庆中迁吏部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