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以神定选
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疏谏曰窃见诏书以立后事
大谦不自专欲假之筹策决疑灵神篇籍所记祖宗
典故未尝有也恃神任筮既不必当贤就值其人犹
非德选夫岐嶷形于自然]天必有异表宜参良家
简求有德德同以年年钧以貌稽之典经断之圣虑
政令犹汗往而不反诏文一下形之四方臣职在拾
遗忧深责重是以焦心冒昧陈闻帝从之以梁贵人
良家子定立为皇后时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
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广复与敞
虔上书驳之曰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
替否为忠书载稽疑谋及卿士诗美先人询于刍荛
国有大政必议之于前训谘之于故老是以虑无失
策举无过事窃见尚书令左雄议郡举孝廉皆限年
四十以上诸生试章句文吏试笺奏明诏既许复令
臣等得与相参窃惟王命之重载在篇典当令县于
日月固于金石遗则百王施之万世诗云天难谌斯
不易惟王可不慎与盖选举因才无拘定制六奇之
策不出经学郑阿之政非必章奏甘奇显用年乖强
仕终贾扬声亦在弱冠汉承周秦兼览殷夏祖德师
经参杂霸轨圣主贤臣世以致理贡举之制莫或回
革今以一臣之言&#戾旧章便利未明众心不厌矫
枉变常政之所重而不访台司不谋卿士若事下之
后议者剥异异之则朝失其便同之则王言已行臣
愚以为可宣下百官参其同异然后览择胜否详采
厥衷敢以瞽言冒干天禁惟陛下纳焉帝不从时陈
留郡缺职尚书史敞等荐广曰臣闻德以旌贤爵以
建事明试以功典谟所美五服五章天秩所作是以
臣竭其忠君丰其宠举不失德下忘其死窃见尚书
仆射胡广体真履规谦虚温雅博物洽闻探赜穷理
六经典奥旧章宪式无所不览柔而不犯文而有礼
忠贞之性忧公如家不矜其能不伐其劳翼翼周慎
行靡玷漏密勿夙夜十有余年心不外顾志不苟进
臣等窃以为广在尚书劬劳日久后母年老既蒙简
照宜试职千里匡宁方国陈留近郡今太守任缺广
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纪纲颓俗使束修守
善有所劝仰广典机事十年出为济阴太守以举吏
不实免复为汝南太守入拜大司农汉安元年迁司
徒质帝崩代李固为太尉录尚书事以定策立桓帝
封育阳安乐乡侯以病逊位又拜司空告老致仕寻
以特进征拜太常迁太尉以日食免复为太常拜太
尉延熹二年大将军梁冀诛广与司徒韩演司空孙
朗坐不卫宫皆减死一等夺爵土免为庶人后拜大
中大夫太常九年复拜司徒灵帝立与太傅陈蕃参
录尚书事复封故国以病自乞会蕃被诛代为太傅
总录如故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
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
愆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
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故京师谚曰万事不理
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及共李固定策大议不全
又与中常侍丁肃婚姻以此讥毁于时自在公台三
十余年历事六帝礼任甚优每逊位辞疾及免退田
里未尝满岁辄复升进凡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
太尉又为太傅其所辟命皆天下名士与故吏陈蕃
李咸并为三司蕃等每朝会辄称疾避广时人荣之
年八十二熹平元年薨使五官中郎将持节奉策赠
太傅安乐乡侯印绶给东园梓器谒者护丧赐冢茔
于原陵谥文恭侯拜家一人为郎中故吏自公卿大
夫博士议郎以下数百人皆殡位自终及葬汉
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初扬雄依虞箴作十二
州二十五官箴其九箴亡阙后涿郡崔S及子瑗又
临邑侯刘PB增补十六篇广复继作四篇文甚典
&#乃悉撰次首目为之解释名曰百官箴凡四十八
篇其余所著诗赋铭颂箴吊及诸解诂凡二十二篇
熹平六年灵帝思感旧德乃图画广及太尉黄琼于
省内诏议郎蔡邕为其颂云
  李固
按后汉书本传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合之子
也合在数术传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
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
复为李公矣司隶益州并命郡举孝廉辟司空掾皆
不就阳嘉二年有地动山崩火灾之异公卿举固对
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对曰臣闻王者
父天母地宝有山川王道得则阴阳和穆政化乖则
崩震为灾斯皆关之天心效于成事者也夫化以职
成官由能理古之进者有德有命今之进者唯财与
力伏闻诏书务求宽博疾恶严暴而今长吏多杀伐
致声名者必加迁赏其存宽和无党援者辄见斥逐
是以淳厚之风不宣雕薄之俗未革虽繁刑重禁何
能有益前孝安皇帝变乱旧典封爵阿母因造妖孽
使樊丰之徒乘权放恣侵夺主威改乱嫡嗣至令圣
躬狼狈亲遇其艰既拔自困殆龙兴即位天下喁喁
属望风政积敝之后易致中兴诚当沛然思惟善道
而论者犹云方今之事复同于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