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于朝伊陟赞
于巫咸作咸V四篇



伊陟伊尹子太戊沃丁弟之子祥妖怪二木合
 生七日大拱不恭之罚巫咸臣名

伊陟不先告
 太戊而告巫咸者君]云在太戊时则有若巫咸
 V王家则咸是贤臣能治王事大臣见怪而惧先
 共议论而后以告君
高宗武丁立傅说为相
按书经说命王庸作书以诰曰以台正于四方台恐
德弗类兹故弗言恭默思道梦帝予良弼其代予
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
肖爰立作相王置诸左右
  周
成王作周官始立三公三孤之职
按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
燮理阴阳



师天子所师法傅傅相天子保保安天子于德
 义者此惟三公之任佐王论道以经纬国事和理
 阴阳言有德乃堪之
官不必备惟其人



三公之官不必备员惟其人有德乃处之
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



此三官名曰三孤孤特也言卑于公尊于卿特
 置此三者
贰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



副贰三公弘大道化敬信天地之教以辅我一
 人之治
  汉
汉承秦制设丞相或相国佐天子理万机后改大司
徒设太尉掌武事后改大司马大将军军国大事皆
预之而御史大夫副丞相后更名大司空太师太傅
太保仍古不常置
按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
承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
一年更名相国绿绶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
年复置一丞相有两长史秩千石哀帝元寿二年更
名大司徒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
佐丞相举不法


按应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荀悦曰秦本次
 国命卿二人是以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
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武帝建元二年省元狩
四年初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宣帝地节三年置
大司马不冠将军亦无印绶官属成帝绥和元年初
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去将军哀帝
建平二年复去大司马印绶官属冠将军如故元寿
二年复赐大司马印绶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上
有长史秩千石


按应劭曰自上安下曰尉武官悉以为称司马
 主武也诸武官亦以为号师古曰冠者加于其上
 共为一官也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
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
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置
长史中丞官职如故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
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御史中丞更名御史长史侍
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奸猾治大狱武帝所制不常



应劭曰侍御史之率故称大夫云臣瓒曰茂陵
 书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服虔曰直指指事而行
 无阿私也师古曰衣以绣者尊宠之也
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绶后省八年复置
后省哀帝元寿二年复置位在三公上
太师太保皆古官平帝元始元年皆初置金印紫绶
太师位在太傅上太保次太傅
文帝三年冬十二月太尉颍阴侯灌婴为丞相罢太
尉官属丞相
按汉书文帝本纪云云
景帝七年春二月罢太尉官
按汉书景帝本纪云云
  后汉
后汉设太傅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皆称公论国之
大事时置时省
按后汉书百官志太傅上公一人


大载记曰傅傅之德义也应劭汉官仪曰傅者
 覆也贾生曰天子不喻于先圣之德不知君民之
 道不见礼义之正诗书无宗学业不法此太师之
 责也古者齐太公职之天子不惠于庶民不礼于
 大臣不中于折狱无经于百官不哀于丧不敬于
 祭不戒于齐不信于事此太傅之责也古者周公
 职之天子处位不端受业不敬言语不叙音声不
 中进退升降不以礼俯仰周旋无节此太保之责
 也古者燕召公职之天子燕业反其学左右之习
 诡其师答诸侯遇大臣不知文雅之辞言语之道
 简闻少诵不博不习此少师之责也天子居处出
 入不以礼衣服冠带不以制御器列侧不以度采
 服从好不以章忿悦不以义与夺不以节此少傅
 之责也天子居处燕私安而易乐而耽饮食不时
 醉饱不节寝起早晏无常玩好器弄无制此少保
 之责也此古天子自辅弼之礼也自为天子而贤
 智维之故能虑无失计举无过事终身得中
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世祖以卓茂为太傅薨因
省其后每帝初即位辄置太傅录尚书事薨辄省


胡广注曰犹古冢宰总己之义也案灵帝之初
 以陈蕃为太傅蕃诛以胡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