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中书省管司王言及司进
御之音乐监令各一人侍郎四人并司伶官西凉部
直长伶官西凉四部伶官龟兹四部伶官清商部直
长伶官清商四部又领舍人省中书舍人主书各十



舍人省掌署□行下宣旨劳问
中书监为从第二品中书令为第三品中书侍郎为
从第四品上阶中书舍人为从第六品上阶中书省
医师为从第九品
  北周
北周依周官置内史中大夫以掌王言而小史上士
则属春官
按杜佑通典周官内史掌王之八柄爵禄废置生杀
与夺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后周置内史中
大夫二人掌王言亦其任也 又后周有小史上士
二人属春官
  隋
隋设内史省置监令统侍郎舍人等员
按隋书百官志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
多依前代之法置内史省内史省置监令各一人寻
废监置令二人侍郎四人舍人八人通事舍人十六
人主书十人录事四人 内史令为正三品内史侍
郎为正四品内史舍人为正六品上阶通事舍人为
从六品上阶主书为从八品上阶内史录事为正九
品上阶
文帝开皇三年加舍人为从五品又增置通事舍人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开皇三年四月
诏内史舍人加为从五品增置通事舍人十二员通
旧为二十四员
开皇十四年内史省置主事令史员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十四年诸省各
置主事令史员
炀帝大业三年内史省加置起居舍人员而以通事
舍人为谒者台职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炀帝即位多所
改革三年定令品自第一至于第九唯置正从而除
上下阶内史省减侍郎员为二人减内史舍人员为
四人加置起居舍人员二人从六品次舍人下改通
事舍人员为谒者台职减主书员置四人加为正八

大业十二年改内史为内书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云云
  唐
唐制中书省置舍人掌侍进奏参议表章及诏旨制
□玺书册命起草诸事而起居则掌记注通事则掌
通奏
按唐书百官志中书省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进
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既
下则署行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失
四曰忘误制□既行有误则奏改之大朝会诸方起
居则受其表状大捷祥瑞百寮表贺亦如之册命大
臣则使持节读册命将帅有功及大宾客则劳问与
给事中及御史三司鞫冤滞百司奏议考课皆预裁
焉以久次者一人为阁老判本省杂事又一人知制
诰颛进画给食于政事堂其余分署制□以六员分
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枢密迁授不
预姚崇为紫微令奏大事舍人为商量状与本状皆
下紫微令判二状之是否然后乃奏开元初以它官
掌诏□册命谓之兼知制诰肃宗即位又以它官知
中书舍人事兵兴急于权便政去台阁决遣颛出宰
相自是舍人不复押六曹之奏会昌末宰相李德裕
建议台阁常务州县奏请复以舍人平处可否先是
知制诰率用前行正郎宣宗时选尚书郎为之主书
四人从七品上主事四人从八品下


有令史二十三人书令史五十人能书四人蕃
 书译语十人乘驿二十人传制十人亭长十八人
 掌固二十四人装制□匠一人修补制□匠五十
 人掌函掌案各二十人
起居舍人二人从六品上掌修记言之史录制诰德
音如记事之制季终以授国史


有楷书手四人典吏二人
通事舍人十六人从六品上掌朝见引纳殿庭通奏
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则导其进退而赞其拜起出
入之节蛮夷纳贡皆受而进之军出则受命劳遣既
行则每月存问将士之家视其疾苦凯还则郊迓


有令史十人典谒十人亭长十八人掌固二十
 四人武德四年废谒者台改通事谒者曰通事舍

元宗开元元年十一月庚寅改中书省为紫微省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开元五年九月壬寅复紫微省为中书省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辽
辽设中书舍人院隶中书省
按辽史百官志南面朝官 辽有北面朝官矣既得
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
诸卫东宫之官
中书省初名政事省太祖置官天禄四年建政事省
兴宗重熙十三年改中书省
中书舍人院中书舍人室P景宗保宁间为政事舍
人道宗咸雍三年见中书舍人马铉
  宋
宋设中书舍人掌制诰而起居舍人则掌记注
按宋史职官志中书省舍人四人旧六人掌行命令
为制词分治六房随房当制事有失当及除授非其
人则论奏封还词头国初为所迁官实不任职复置
知制诰及直舍人院主行词命与学士对掌内外制
凡有除拜中书吏赴院纳词头其大除拜亦有宰相
召舍人面授词头者若大诰命中书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