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贤良召时年七十余矣对策者千余柬
之为第一授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
赵昌传安南酋獠杜英翰叛都护高正平以忧死拜
昌安南都护夷落向化毋敢桀居十年足疾请还朝
以兵部郎中裴泰代之入为国子祭酒未几州将逐
泰德宗召昌问状时年逾七十占对精明帝奇之复
拜安南都护诏书至人相贺叛兵即定
珍珠船徐铉黜州年七十手不释卷精隶书写许
慎说文一帙
却扫编杜岐公既致仕还家年已七十始学草书即

闻见后录傅献简与杜祁公取未见石刻文字二本
皆逾千言各记一本祁公再读献简一读覆诵之不
差一字祁公时年逾七十矣光禄丞赵枢在坐见之
东轩笔录陈恭公初罢政判亳州年六十九遇生日
亲族往往献老人星图以为寿独其侄世修献范蠡
游五湖图且赞曰贤哉陶朱霸越平吴名遂身退扁
舟五湖恭公甚喜即日表纳节明年累表求退遂以
司徒致仕
过庭录忠宣守陈州党锢祸起尽窜善类忠宣以救
蔡新州为论持正独免时年已七十亲识皆劝止之
曰公年七十中外亦不责望得幸免何自苦如是公
笑曰我受国厚恩备位宰辅合沥血恳陈万一感回
上意所济非细若忤旨窜谪盖亦分也遂自草奏章
命诸子缄封外人无知者章上即为行计未久谪随
州分子舍寄食许苏二郡骨肉离别哭声众不忍闻
忠宣盖怡然自若也
范蜀公六十三岁致政归第后十余年上欲起之者
再三蜀公表谢云六十三而告老盖不待年七十五
而复来孰云中礼朝廷无以强之竟从其请
避暑录话程光禄师孟吴下人乐易纯质善为诗效
白乐天而尤简直至老不改吴语与王荆公有场屋
之旧荆公颇喜之晚相遇犹如布衣时自洪州致仕
归吴过荆公蒋山留数日时已年七十余荆公戏之
曰公尚欲仕乎曰犹可更作一郡荆公大笑知其无
隐情也
金史左泌传泌性夷淡好读庄老年六十一即请致
仕亲友或以为早泌叹曰予年三十秉旄钺侵寻仕
路又三十年名遂身退可矣时人高之
琬琰录马溪田年七十归隐于商山书院诸生问道
者远近踵集公山中野服鹤发童颜望而即之皆德
容令色亦飘然仙风道气
明良录略宋濂以学士承旨致仕归临行赐□币及
御制文集皇太子赠以衣三袭上谕曰朕最慎于赏
予嘉卿忠诚故有是赐又曰卿年几何曰六十有八
上曰藏此币俟三十二年后作百岁衣也

 六十一岁至七十岁部汇考
礼记
  曲礼
人生七十曰老而传


吕氏曰传谓传家事于子也


永嘉戴氏曰七
 十谓之老而犹与事接是不知止也然人方其血
 气之盛犹有所弃也及其既衰则顾恋不忍去虽
 家事亦然而况于国事乎此圣人所以戒之在得
 也
大夫七十而致事


致还其职事于君也
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


不得谢谓君不许其致事也如辞谢代谢亦皆
 却而退去之义几所以冯杖所以倚赐之使自安
 适也
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


疏曰妇人能养人故许自随古者四马之车立
 乘安车者一马小车坐乘也
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


吕氏曰老夫长老者之称己国称名者父母之
 邦不敢以尊者自居也
  又
居丧之礼七十唯衰麻在身饮酒食肉处于内


七十之年去死不远略其居丧之礼者所以全
 其易尽之期也
  王制
凡养老七十养于学


学大学也


七十养于学者七十大衰养礼转
 重故养于大学
  又
七十贰膳


膳食之善者每有副贰不使阙乏也
  又
七十时制


此言老则渐近死期当豫为送终之备衣物之
 难得者须三月可办故云时制


年转老所须办
 转切也
  又
七十非帛不暖
  又
七十杖于国
  又
七十不俟朝


不俟朝者谓朝君之时入至朝位君出揖即退
 不待朝事毕也此谓当致仕之年而不得谢者
  又
七十不与宾客之事
  又
七十致政唯衰麻为丧


致政事以其不能胜职任之劳也或有死丧之
 事唯备衰麻之服而已其他礼节皆在所不责也



方氏曰齐丧之事犹及所以异于八十者欤
  内则
大夫七十而有阁


五十始命未为甚老故无常膳七十有阁则有
 秩膳矣阁以版为之所以庋饮食之物
  祭义
七十杖于朝君问则席


古者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