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执部艺文一
  上郎侍郎书       宋王安石
某启伏念先人为韶州明公使按其部存全挽进谊
固已厚先人不幸诸孤困□而又遭明公于此时闵
闵煦煦视犹子侄两世受惠缺然不报惟其心不敢
一日置也身贱地远又不敢辄以书通左右得邑海
上道当出越庶几进望庭下解积年企仰之意失于
问听到越而后知安车迁在杭也不敏之罪无所辞
诛伏惟尊明赦之不遽弃绝以终夙昔之赐幸也不
敢必然觊也既到职下拘于法不得奔走以下从
者伏惟以道自寿下情不任持至

 父执部艺文二

  送同年子张盥      唐刘禹锡
尔生始悬弧我作座上宾引箸举汤饼祝词天麒麟
今成一丈夫坎坷愁风尘长裾来谒我自号庐山人
道旧与抚孤悄然伤我神依依见眉睫默默含悲辛
永怀同年友追念出谷辰三十二君子齐飞凌烟F
曲江一会时后会已雕沦况今三十岁阅世难重陈
盛时一已过来者日日新不如摇落树重有明年春
火后见琮璜霜余识松筠肃机乃独秀武抱一绝伦
尔今持我诗西见二重臣成贤必念旧保节在安贫
清时为丞郎气力侔陶钧乞取升斗水因之云汉津

 父执部总论
礼记
  曲礼
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
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敬父同志如事父

自上诣下曰见自下朝上
 曰见父之执谓执友与父同志者也或故往见或
 路中相见也


毛氏信卿曰人之为善必自夫不
 敢始自夫有所敢而后无忌惮无忌惮则无所不
 至矣不敢则有敬畏之心敬畏之心存则何往而
 非善见父之执而进退答问之间皆有不敢之心
 非孝子能若是乎经言见父之执必先言为人子
 之孝如所云三赐不及车马此言人子之孝也必
 继之以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之言为人子
 者出必告此言人子之孝也必继之以年长以倍
 则父事之之言与坊记言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
 其美必继之以于父之执可以乘其车不可以衣
 其衣之意同盖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
 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则不孝其亲而
 敬其父之执可乎爱亲者不敢慢于人敬亲者不
 敢恶于人则孝于其亲而不敬父之执可乎故孝
 于亲则必敬父之执敬父之执必本孝于其亲此
 经所以相次言之

 父执部杂录
礼记檀弓父之友哭诸庙门之外
丧大记既葬父之友食之则食之矣
坊记子云于父之执可以乘其车不可以衣其衣君
子以广孝也
大戴礼记曾子本孝篇父死三年不敢改父之道又
能事父之朋友又能率朋友以助敬也
晋书礼志父之执友有如子之礼
杜甫诗集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齐东野语前辈事父执之礼甚严汉马伏波有疾梁
松来候之独拜□下援不答松去诸子问曰梁伯孙
帝□贵重公卿莫不惮之大人独不为礼援曰我乃
松之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王丹召为太子少
傅大司徒侯霸欲与交友遣子昱候于道迎拜车下
丹下答之昱曰家君欲与君结友何为见拜丹曰君
房有是言丹未之许也然则答拜乃疏之耳至国朝
东都时此礼犹在韩魏公留钥北京日李稷以国子
博士为漕颇慢公公不与较待之甚礼俄潞公代魏
公为留守未至扬言曰李稷之父绚我门下士也闻
稷敢慢魏公必以父死失教至此吾视稷犹子也果
不悛将庭训之公至北京李稷谒见坐客次久之着
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
拜之此事或传李稷为许将熙宁初吕晦叔子谒欧
阳公于颍上疑当拜与否既见叙拜文忠不复辞受
之如受子侄之礼二子既出深叹前辈不可及崇宁
间陆佃农师在政府日有大卿岑象先□起于农师
为父执一日来访延之堂奥具冠裳拜之既而岑作
手简来谢云前日登门展庆蒙公敦笃事契俾纳贵
礼于公有智之光使老者增僭易之过然大将军
有揖客古人以为美谈今文昌纲辖有受拜客顾不
美于前人乎前辈遇通家子弟初见请纳拜者既受
之则设席望其家遥拜其父祖乃始就坐盖当时风
俗尚厚虽执政之于庶官亦讲此礼不以为异也自
南渡以后则世道日薄矣然余幼时犹见亲旧通家
初见日必先拜其家影堂然后请谒此礼今亦不复
见也
清波志自昔名贤严于辈行尤笃通家之好子弟
见父执必拜或立受或答半礼呼以排年或称小字
书问以从表兄叔自处尝记秦内翰守宣城一族叔
见于公厅稠人中叙至次乃举小字以审之今则拜
礼施显宦则有佞贵之嫌为父执者亦恐凭籍而为
我累通家之契替矣
读书镜吕申公二子谒欧阳公于颍上入见公纳拜
出则二子相叹以为不可及韩魏公留守北京李稷
以国子博士为漕颇慢公公不为较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