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恶部总论
书经
  秦誓
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
礼记
  曲礼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谓凡与人交不可以己心之爱憎诬人之善恶



蓝田吕氏曰君子之于众人则有私爱也不敢
 蔽其恶有私恶也不敢掩其善臧伯曰孟孙之恶
 我药石也季孙之爱我疾M也美M不如恶石此
 知其善恶者也 严陵方氏曰爱憎私情也善恶
 公义也情之所爱不必皆善故必知其为恶情之
 所憎不必皆恶故必知其为善 马氏曰夫天下
 之是非善恶所以不明者蔽于人之憎爱不能徇
 理以察物也故曰公生明偏生暗好恶正则天下
 之是非了然而不惑矣 永嘉周氏曰天下之蔽
 莫大乎私天下之明莫大乎公君子之于人也无
 私好无私恶惟能公于好恶故能不以一己之爱
 憎而易天下之善恶君子之至公有如此者爱而
 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此天理人欲之所以分也大
 凡人胸中着一件所爱所憎非特不见其恶不见
 其善凡其所见却被人欲障碍并不见了君子纯
 乎天理故是是非非两不相夺 李氏曰无作好
 则知其恶无作恶则知其善是以能好人能恶人
 也 新安朱氏曰己之爱憎或出私心而人之善
 恶自有公论唯贤者存心中正乃能不以此而废
 彼也 庐陵吴氏曰魏征云憎者惟见其恶爱者
 止知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谨春秋传好不废过
 恶不去善
  乐记
好恶着则贤不肖别矣
  缁衣
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
刑不试而民咸服大雅曰仪刑文王万国作孚


此一节明好贤恶恶赏罚得中则为民所信



 蓝田吕氏曰子曰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上之所
 以示下下之所以从上唯好恶而已虽有好善之
 迹而无诚好之心则虽赏不劝虽有恶恶之迹而
 无诚恶之心则虽刑不惧盖诚心不至则好恶不
 明好恶不明则民莫知其所从违如此而欲人心
 之孚天下向风难矣缁衣美郑武公之诗也父子
 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缁衣者武公所
 为周家卿士之服也武公之为卿士国人宜之其
 爱之之深欲武公长为卿士虽衣见其敝我将改
 为馆之食之唯恐其去好贤之至者也巷伯寺人
 伤于谗之诗恶恶之至者也好贤必如缁衣之笃
 则人知上之人诚好贤矣不必爵命之数劝而民
 必起愿心以敬上矣故曰爵不渎而民作愿恶恶
 必如巷伯之深则人知上之人诚恶恶矣不必刑
 罚之施而民畏服矣故曰刑不试而民咸服大雅
 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盖文王之德好恶得其正
 而一出乎诚心故为天下之所仪刑德之所以孚
 于下也 庐陵胡氏曰人莫不有好恶也而好恶
 得其正者寡矣缁衣好得其正巷伯恶得其正故
 举大雅仪刑文王为言文王好仁而仁兴克明德
 慎罚其好恶之正如此
孝经
  天子章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司马光曰不敢恶慢明出乎此者返乎彼者也
 恶慢于人则人亦恶慢之如此辱将及亲
管子
  枢言
爱人甚而不能利也


爱甚不利生其怨心
憎人甚而不能害也
 憎甚不害生其贼心
子华子
  神气
子车氏之o其色粹而黑一产而三豚焉其二则粹
而黑其一则驳而白恶其弗类于己也啮而杀之决
裂其肾肠糜尽而后止其同于己者字之惟谨而恐
其伤也子华子曰甚矣心术之善移也夫目眩于异
同而意怵于爱憎虽其所自生杀之而弗悔而况非
其类矣乎今世之人其平居把握附耳阆辔然
约而自保其固曾胶漆之不如也及势利之一接未
有毫泽之差蹴然而变乎己又从而随之以兵甚矣
心术之善移也无以异乎子车氏之o
汲冢周书
  度训解
凡民生而有好有恶小得其所好则善大得其所好
则乐小遭其所恶则忧大遭其所恶则哀凡民之所
好恶生物是好死物是恶民至有好而不让不从其
所好必犯法无以事上民至有恶不让不去其所恶
必犯法无以事上遍行于此尚有顽民而况曰以可
去其恶而得其所好民能居乎
淮南子
  原道训
知与物接而好憎生焉好憎成形而知诱于外不能
反己而天理灭矣
好憎者心之过也好憎繁多祸乃相随无所好憎平
之至也
夫性命者与形俱出其宗形备而性命成性命成而
好憎生矣
  精神训
嗜欲者使人之气越好憎者使人之心劳
  说山训
天下莫相憎于胶漆而莫相爱于冰炭胶漆相贼冰
炭相息也墙之坏愈其立也冰之泮愈其凝也以其
反宗
扬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