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同知贡举欲擢为首以风多士他考官持之
置次选
刘一止传一止为秘书省校书郎考两浙类试以科
举方变欲得通时务者同列皆患无其人一止出一
卷曰是真为首启号乃张九成也众皆厌服
赵逵传绍兴二十六年迁著作郎寻除起居郎明年
同知贡举尽公考阅革旧弊遂得王十朋阎安中
吕祖谦传祖谦尝读陆九渊文喜之而未识其人考
试礼部得一卷曰此必江西小陆之文也揭示果九
渊人服其精鉴
蔡幼学传幼学字行之嘉定初同楼钥知贡举时正
学久锢士专于声律度数其学支离幼学始取义理
之文士习渐复于正
徐经孙传经孙通判潭州师陈|雅相知事必咨而
后行秩满为监察御史升安抚使召为秘书监兼太
子谕德经孙为安抚时|家居门人故吏有挠法者
不得逞相与摇撼至是|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
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
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经孙造朝具白于政府事
上闻帝大怒谕宰执曰陈|老谬至此宜亟罢之于
是经孙再诣政府言某|门生也前日之白公也苟
|以是得罪人谓我何请之不置俾自乞闲明通判
无罪识者韪之
遵尧录国初取士宗伯之司旷而未设但择名臣有
闻望于禁掖台省者权典之太祖尝谓近臣曰闻及
第举人呼有司为恩门自称门生见知举官辄拜之
此甚薄俗非推公取士之道又缙绅间多以所知进
士致书主司谓之公荐朕虑误取虚誉当悉禁之
归田录嘉佑二年余与端明韩子华翰长王禹玉侍
读范景仁龙图梅公仪同知礼部贡举辟梅圣俞为
小试官凡锁院五十日六人者相与唱和为古律歌
诗一百七十余篇集为三卷禹玉余为校理时武成
王庙所解进士也至此新入翰林与余同院又同知
贡举故禹玉赠余云十五年前出门下最荣今日预
东堂余答云昔时叨入武成宫曾看挥毫气吐虹梦
寐闲思十年事笑谈今此一□同喜君新赐黄金带
顾我宜为白发翁也天圣中余举进士国学南省皆
第一人荐名其后景仁相继亦然故景仁赠余云
淡墨题名第一人孤生何幸继前尘也圣俞自天圣
中与余为诗友余尝赠以蟠桃诗有韩孟之戏故至
此梅赠余云犹喜共量天下士亦胜东野亦胜韩而
子华笔力豪赡公仪文思温雅而敏捷皆偷幸睬
此为南省试官者多窘束条制不少放怀余六人者
欢然相得群居终日长篇险韵众制交作笔吏疲于
写录僮史奔走往来间以滑稽嘲谑形于风刺更相
酬酢往往烘堂绝倒自谓一时盛事前此未之或有

用钱之法自五代以来以七十七为百谓之省陌今
市井交易又□其五谓之依除咸平五年陈恕知贡
举选士最精所解七十二人王沂公曾为第一御试
又落其半而及第者三十八人沂公又为第一故京
师为语曰南省解一百依除殿前放五十省陌也是
岁取人虽少得士最多宰相三人乃沂公与王公随
章公得象参知政事一人韩公亿侍读学士一人李
仲容御史中丞一人王臻知制诰一人陈知微而汪
白青杨楷二人虽不达而皆以文学知名当世
闻见后录杨大年为翰林学士适礼部试天下士一
日会乡里待试者或云学士必持文衡幸预有以教
之大年作色拂衣而入则曰于休哉大年果知贡举
凡程文用于休哉者皆中选而当时坐中之客半不
以为意不用也
晏公不喜欧阳公故欧阳公自分镇叙谢有曰出门
馆不为不旧受恩知不为不深然足迹不及于宾阶
书问不通于执事岂非飘流之质愈远而弥□孤拙
之心易危而多畏动常得咎举辄累人故于退藏非
止自便偶因天幸得请郡符问遗老之所思流风未
远瞻大邦之为殿接壤相交晏公得之对宾客占十
数语授书史作报客曰欧阳公有文声似太草草晏
公曰答一知举时门生已过矣
江南野录陈彭年大中祥符中同知贡举省试榜出
有甥不预选怒入其第会彭年未来于几上得责敕
乃题其背曰彭年头脑太冬烘眼似朱砂鬓似蓬纰
缪幸叨三字内荒唐仍在四人中取他权势欺明主
落却亲情卖至公千百孤寒齐下泪斯言无路达尧
聪彭年怒抱其敕入奏章圣见而不悦然释其罪
懒真子元佑中东坡知贡举日并行诗赋经义书题
中出而难任人蛮夷率服注云任佞也难者拒之使
不得进也难任人则忠信昭而四夷服东坡习大科
日曾作忠信昭而四夷服论而新经与注意同当时
举子谓东坡故与金陵异说以为难于任人则得贤
者故四夷服及东坡见说怒曰举子至不识字辄以
难为难尽黜之惟作难字者皆得盖东坡原不曾见
新经而举子未尝读注故也闻之于柴慎微
李宗谔先公谈录先公尝言座主王公仁裕知举时
已年高有数子皆早亡诸孙并幼每诸门生至门必
延于中堂公与夫人欧阳氏偶坐受诸生拜一如儿
孙礼然后备酒馔命诸生侍坐至于饼饵羹G之物
皆公与夫人亲手调品以授诸生甚于慈母之视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