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江流山海经路史黄帝生禺阳禺号禺号处南海是为海司任姓生缌缌荷番禺是始为舟番禺贲隅也旧志黄帝二庶子善音律南采阮俞竹为黄钟之管与二臣俱隐此山岂即禺阳禺号耶然则番禺之名当始此不特郡城中二山也又有寺甚古号曰飞来是多松竹按通志唐李翱诗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许浑诗水曲岩千迭云重树百层苏轼诗岸迫鸟声合水平山影交堂空泉漱玉砌净笋遗包

  回岐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高数十仞逶迤环抱有回顾县治之状

  笔架山 按县志在县东三峰并耸形如笔架

  马头石山 按县志在县南六十里状类马头

  中宿山 在县东十二里方舆胜览谭子相海峤志云二三五八月有潮至此逐浪返五羊一宿而至故名

  观亭山 其上多黄杨木

  观音山 在县东一百五十里高峰层峦中有石岩岩中有观音像

  佛迹山 山有巨石石上有巨人迹按县志麓有佛迹寺今废

  大帽小帽山 在县北六十里两峰圆秀因名

  花尖山 山多异花木按县志在县北奇峰峻拔

  大罗山 在县西二百五十里池水乡其脉来自阳山西抵梧之怀集r杂居其间上多藤萝

  威整山 在县西一百里民环居之又西二十五里曰秦王山下有秦王庙

  (巾票)幡岭 在峡山顶之南唐大历间哥舒晃叛广州遣将讨之梦神人谓曰见幡即回及贼平回师果见挂幡于山顶乃神之助也

  大龙岭 在县南七十里靖定乡峰峦屹峙如龙状

  览冈 在县北十二里一览城郭在目

  和光峒 在峡山谷中深窈莫测其旁有五色榴花按县志宋治平二年安昌期得道隐此详见安先生传

  临汉峡 在县西北五十里两壁立延袤九十里其阳有大观亭

  金芝岩 在峡山之巅内分三洞一洞有石井深数十丈一洞有三石并立水滴其上而地竟不沾其下有穴穴有石燕宋开宝间于岩获金芝二十茎按通志唐开元中望气者云五十里内有灵山发金草遣使求之果获灵芝铮然作金声

  龙磨角石 按县志在峡山寺西有石涧二十余丈枕江岸石坚而泽旧志云每春时龙于石上磨角有人维舟窃见风气凛然云烟渺漠顷之定后移舟睨之其痕宛然在目

  鸬鹚石 在县西南五十里其石枕江水落则鸬鹚集焉

  达摩石 在峡山之西旧传达摩坐禅之处其广十丈老虎石在回峡山冈头其高三丈

  云台山 按县志在峡山右寺之巅宽平约二丈许峭壁上篆云台二字传为罗隐所镌旧志云常有五色祥云出其上

  凤凰山 按县志在城内相传昔有凤凰栖此故名上有凤凰台又半里有钓鳌台与水口鳌塔相望其阳为安远驿又二里为柳烟湾夏潦病涉黎继周始桥之

  溱源山 按县志在县西二十五里连山交枕绝壁竦峭下有庙面流盖祀溱水神也俗呼为秦王庙误也

  小罗山 按县志与大罗山连形差小

  白茫山 按县志有石笋高二十余丈腰大十围在善化乡

  四望山 按县志在善化乡高万仞中有仙女坛岁旱祈祷辄应

  北楼山 按县志在县治东北山顶上有天池乡人见龙跃水两峰对峙俗名丫髻山

  大庙峡 按县志在吉河口水势湍急舟过必祷

  猢狲峡 按县志在官庄水口林木郁茂两岸树枝交连常有猢狲攀援往来故名

  莲花峡 在兴仁一图

  瑞峰 按县志在城北状如太阳形圆而秀今建学于此

  七星冈 按县志在县东南七冈连珠故名

  王子岭 按县志在县东南(氵琶)江乡三十里两峰并耸为学宫朝山常有云覆亦名云腾岭巅有石池秋冬不竭相传王子求仙于此

  静观岩 在峡山飞泉洞

  卧仙岩 按县志在飞泉洞中有石床故名

  燕子岩 按县志在马头之麓岩高三丈许深如之广二十丈昔有罗镇抚张千户守营隐此得道今人呼为二官岩岩有飞玉泉如雨秋冬不涸岩上产紫兰万岁松

  黄巢岩 按县志在池水相传黄巢驻兵覆舟于此

  狮子石 按县志在峡山寺上梁西域跋多罗三藏法师到禺山见一老僧形容怪甚藏曰大德何来曰居此山中不知几寒暑矣请藏至舍须臾进可十里许忽失僧所在藏曰异哉此圣僧所也当觅其居如东南阿见一怪石形若狻猊乃于石下三十步许见一精舍名曰狮子台今废

  钓鲤石 按县志在峡山寺西昔赵湖钓于此得金鲤百斤以贡秦王

  葛坛石 按县志在峡山寺西高数仞阔十余丈相传葛稚川常游其间左右花竹成列积翠如围石上镌海阔天空疑唐人所刻

  龟石 按县志在回岐山对面兀立水中拱向县治状类龟故名

  仙人石 按县志上有仙人卧立迹在(氵琶)江白沙塘后

  纱帽石 按县志在(氵琶)江石鼓岭后状如帽故名左有一石室能容二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