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其在城内者曰东山旧有亭阁足供游人舒啸今虽废而邑人士每以九日携酒于山上登眺

  宝鸭山 在县西一里

  马鞍山 在县南一里以形似名

  石人山 在县北二里按县志石起山巅立如人形傍有数石峰如天半碧莲又名石华山谶云石人岭上置更鼓浪波游鱼出状元浪波村在县西游鱼山在紫霞之右兵备王大用射三矢于石以示武勒之曰石化山

  官来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

  石鼓山 在县城东二十里有石击之其声如鼓又东四十里曰百峰山其兽多獐鹿其木多松梧

  上川山 在县城东十里多香蜡材木其下曰下川山

  文径山 在县城东八里四山环峙其上有宋义士伍隆起墓其下有香头村

  紫霞山 在县城西七里上有云霞下临碧水舟多舣焉又西八里曰那西山

  丫髻山 按县志在县西状如丫髻上有奇石石上有小池四时有水盖名山也

  甘蔗山 在县城南五十里有草味甘如蔗

  龙溪山 在县城南六十里上有石室深广数仞按县志世传刘三妹蜕骨于此

  铜鼓山 在县城南百里下瞰海洋风涛触石如铜鼓声

  凤凰山 在县城南六十里有仙人石室遗迹

  紫罗山 在县城南七十里其峰孤秀多松萝

  席帽山 按县志在县南

  西华山 按县志即那西山在县西

  龙头山 按县志在黄沙坑之右北坑之前

  浔洋山 按县志在县东北峰峦高耸俯瞰浔江左一峰上有石室室内有二石如麻篮水盘下有石壁数丈横阔丈余瀑布沿壁而下光溅如珠名曰石涧珠帘

  斗山 按县志孤峰独峙员洁如斗接脉而居者名曰斗峒

  冈背山 按县志下枕江流上有神石土人祈祷多应

  松子岭 按县志在塘村之右有宋尚书李乔木夫人伍氏墓

  寺山 按县志即宝国寺后山山有大石石有仙人趾迹下有泉池

  铜锣石山 按县志广海中有石如铜锣风涛撼之声闻十里

  大隆山 按县志在海矬之间与甘蔗山连接峰峦迭耸径路深阻有r人住其中

  流波石 按县志屹然砥柱中流而水浸不没盖奇石也

  紫霞海 在县城西七里紫霞山下其中多鱼鳖按县志岸有接官亭久废

  那平海 在县西十七里又西二十五里曰法竹海

  浔阳海 在县城北四十里

  斗峒(氵宫) 按县志绿围诸乡i夹而居襟带潆洄能资灌溉陈白沙集有绿围伍氏族谱序

  九曲涌 在县北四十二里

  半塘海 在县城南四十二里其中多蟹鲎多张鱼按县志发源冯村流会广海水大而深险易缓急以风而变

  亚州海 在县南四十五里又南四十里曰矬峒海有渡又南八十五里曰大牌海其中多宁虾多赤鱼多曹白鱼

  铜鼓海 在县城南一百里其中多龟鱼多苗虾水草多紫菜鹿角菜

  寨门海 在县城西南二百里产鱼盐按县志大而深

  网洲海 在县西南二百五十里为番舶往来之冲

  雷公潭 在县南一里按县志昔有龙兴于此迅雷风烈忽作因名

  南门河 按县志在县南教场之前

  汤湖 在县南

  白庙河 在县西北

  三合水 按县志在县西南成化初邑治未分县丞陶鲁以新会至广海由门出大海洋有风涛之险且多海寇舟惮往来建议由法竹上流三合水因其故流小水开凿由鱼塘至黄塘二十余里通甘村水然水势高下莫能注接竟不成功今遗趾尚存

  泥涌河 按县志在县南改鹿爪渡头于此

  石坂潭 祈雨多应

  荔枝塘 中有罾门

  龙头河 按县志接流法竹出而与长沙河会

  望峒河 按县志与矬峒河同发源

  金门海 按县志在上川左今禁

  增城县

  凤凰台山 旧名春冈在县城西南一里今县之南街唐时有五色鸟集此因名宋崔与之故宅在焉其阳有菊坡祠宇

  白水山 在县城西四十里屹然若巨屏其上有瀑泉悬注如练其鸟有五距鹊又一里曰佛迹岩其东汤泉之水出焉苏轼诗汤泉吐艳镜光开白水飞虹带雨来胜地锺灵传异事巨人留迹寄苍苔

  古散山 在县城西五十里其山布散不属有草焉其本如藤其叶如葵节密而心实其名曰矮竹按县志南流出神冈及白冈可通舟又西五十里曰丁涧山两峰相距其中有泉流于西南

  古华山 在县城西六十二里形若垂莲其麓宋崔与之墓在焉

  娥眉山 一名南乡岭在县南七十里清湖都通志作南樵山极高峻周回百里上有丹室下有石庵湛文简建书院于此曰莲花书院上有霍文敏墓

  帽岭山 在县城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