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夕。往时所毁图寺。仍还修矣。佛像经论。皆复得显。京师沙门师贤。本Y宾国王种人。少入道。东游凉城凉平。赴京。罢佛法时。师贤假为医术还俗。而守道不改。于修复日。即反沙门。其同辈五人。帝乃亲为下发。师贤仍为道人统。是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论者以为纯诚所感。

  兴光元年秋。敕为太宗以下五帝。铸释迦像 按魏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释老志。兴光元年秋。敕有司。于五鞋大寺内。为太祖已下五帝。铸释迦立像五。各长一丈六尺。都用赤金二万五千斤。

  太安□年。师子国沙门。奉佛像三至京师。又沙勒胡沙门。致佛钵及像迹 按魏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释老志。太安初。有师子国胡沙门邪奢遗多浮陀难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都。皆云。备历西域诸国。见佛影迹及肉髻。外国诸王相承。咸遣工匠摹写其容。莫之及难提所造者。去十余步视之炳然。转近转微。又沙勒胡沙门赴京师。致佛钵迸画像迹。

  和平□年。帝奉沙门昙曜以师礼。以输谷入僧曹者。为僧o户粟。犯罪者。为佛图户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释老志。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以复佛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昙曜。奏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o户粟。为僧o粟。至于俭岁。赈给饥民。又请民犯重罪。及官奴。以为佛图户。以供诸寺扫洒。岁兼营因输粟。高宗并许之。于是。僧o户粟及寺户。遍于州镇矣。昙曜又与天竺沙门常那邪含等。译出新经十四部。又有沙门道进僧超法存等。并有名于时。演唱诸异。

  显祖皇兴元年。幸石窟寺。又起永宁寺。构七级佛图。高三百余尺。造释迦立像。四十三尺 按魏书显祖本纪。皇兴元年秋八月丁酉。行幸武州山石窟寺 按释老志。显祖即位。敦信尤深。览诸经论。好老庄。每引诸沙门。及能谈元之士。与论理要。初高宗太安末。刘骏。于丹阳中兴寺设齐。有一沙门。容止独秀。举众往目。皆莫识焉。沙门惠璩。起问之。答名惠明。又问所住。答云。从天安寺来。语讫忽然不见。骏君臣以为灵感。改中兴为天安寺。是后七年而帝践祚。号天安元年。是年。刘徐州刺史薛安都。始以城地来降。明年。尽有淮北之地。其岁高祖诞载。于是起永宁寺。构七级浮图。高三百余尺。基架博敞。为天下第一。又于天宫寺。造释迦立像。高四十三尺。用赤金十万斤。黄金六百斤(按高祖生。本纪。系皇兴元年)。

  高祖延兴二年。诏沙门不得浮游民间。行者仰以公文。又诏造立图寺。不得费竭财产。又以东平郡佛像。变成金铜色。普告天下 按魏书高祖本纪。延兴二年夏四月。诏沙门不得去寺浮游民间。行者。仰以公文 按释老志。高祖践位。显祖移御北苑崇光宫。览习元藉。建鹿野佛图于苑中之西山。去崇光右十里。岩房禅堂。禅僧居其中焉。于永宁寺。设大法供。度良家男女。为僧尼者。百有余人。帝为剃发。施以僧服。令修道戒。资福于显祖。是月。又诏起建明寺。

  太和元年。幸永宁寺。设斋听讲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释老志。太和元年二月。幸永宁寺。设斋。赦死罪囚。三月。又幸永宁寺。设会行道听讲。命中秘二省。与僧徒讨论佛义。施僧衣服宝器有差。又于方山太祖营垒之处。建思远寺。自正光至此。京城内寺。新旧且百所。僧尼二千余人。四方诸寺。六千四百七十八。僧尼七万七千二百五十八人。

  大和四年春正月丁巳。罢畜鹰鹞之所。以其地为报德佛寺 按魏书高祖本纪。云云 按释老志。太和四年春。诏以鹰师。为报德寺 按续文献通考。太和四年。诏以鹰师地。为报德寺。为文明皇太后资福也。

  太和十年冬。简遣僧尼。凡粗者令还俗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释老志。太和十年冬。有延兴二年夏四月诏曰。比丘不在寺舍。游涉村落。交通奸猾。经历年岁。令民间五五相保。不得容止无籍之僧。精加隐括。有者送付州镇。其在畿郡。送付本曹。若为三宝巡民教化者。在外赍州镇维那文移。在台者。赍都维那等印牒。然后听行。违者加罪。又诏曰。内外之人。兴建福业。造立图寺。高敞显博。亦足以辉隆至教矣。然无知之徒。各相高尚。贫富相竞。费竭财产。务存高广。伤杀昆虫含生之类苟能精致累土聚沙。福钟不朽。欲建为福之因。未知伤生之业。朕为民父母。慈养是务。自今一切断之。又诏曰。夫信诚则应远。行笃则感深。历观先世灵瑞。乃有禽兽易色。草木移性。济州东平郡灵像发辉变成金铜之色。殊常之事。绝于往古。熙隆妙法。理在当今。有司与沙门统昙曜。令州送像达都。使道俗咸睹实相之容。普告天下。皆使闻知承明元年。幸永宁寺。度僧尼百余人。又诏起建明寺 按魏书高祖本纪。承明元年冬十月辛未。舆驾幸建明佛寺。大宥罪人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