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己卯诏曰:仲春在候膏雨频流故当法天布和顺时行令天下诸系囚宜令所繇作速疏理断决勿有冤滞。
八年诏曰:庸愚之人自犯疏网至於公宪诚则难容然服念泣辜昔贤懿躅惟刑是恤不可暂忘如闻囚徒或有冤滞父在幽絷情何以堪其外州已有使覆京城内宜令中书门下就禁司按理如有枉滥随事奏闻。
十四年四月诏曰:时属正阳事殷蚕穑愍彼囹圄或多冤滥宜弘慎恤之恩俾助生育之德其所有囚徒除死囚已外所司长官即疏决处分庚戌。又诏曰:孟夏麦秋尚决小罪况天时渐热深愍系囚徒宜令中书门下巡城内囚徒量事处置畿甸徒囚赤县县令疏理断决勿滞禁人。
二十年二月驾发东都北巡狩申命宰臣所在疏决囚徒。
二十三年四月壬子诏曰:农作是时人无弃日所在狱讼或有滞留其都城已令中书门下疏理其京城及北都各委留守天下诸州委本道采访使及本州长官随事决断勿令冤系徒以下罪并量决罚便访其官典犯赃宜准常式。
二十五年正月壬午制曰:朕猥集休运多谢哲王然而哀矜之情大小必慎自临寰宇子育评栉闯⑿屑刑起大狱上玄降鉴应以祥和思叶平邦之典致之仁寿之域自今有犯死刑除十恶罪宜令中书门下与法官详所犯轻重具状奏闻。
天宝十载正月诏曰:法以辅德刑以闲邪岂在烦苛必资简易朕永怀至理思致还淳每怀哀矜之心屡申宽大之诏实欲人皆知禁化洽无为顷者已令法官每刊刑典盖繇此也。
肃宗乾元三年闰四月己卯御明凤门大赦改元诏曰:自古百王钦慎刑罚盖以法者人之命刑者国之权苟或失其科条固难措其手足顷以奸臣擅命中典不修造次便行哀矜何在自今已後其有犯极刑者宜命本司依旧三覆庶平反之际人谓不冤幽明之间理皆无滥。
代宗宝应三年七月壬寅大赦改元制曰:天下刑狱须大理正断刑部详覆不得中书门下便即处分大历四年七月癸未诏曰:如闻州县官比年来率意恣行粗杖不依格令致其殒毙深可哀伤频有处分仍闻乖越自今以後非灼然蠹害者不得辄加非理仍委观察节度使严加纠察勿令有犯录名闻奏宣示中外宜悉朕怀。
德宗贞元六年十一月南郊赦《书》曰:近日州县官吏专杀立威杖或逾制自今以後有责情决罚致死者宜令本道观察使具事繇闻奏并申刑部御史台顺宗初即位制曰:天下官吏应行鞭捶本罪不至死者假以责情致令殒毙每念於此良增恻然宜切加察访。
宪宗元和二年正月制曰:天下官吏应行鞭捶责情致死者切令察访。
三年九月给事中穆质奏诸州府盐铁使巡院应决私盐死囚请州县同监免有冤滥从之。
四年正月诏曰:自今以後在京诸司应决死囚者不承正敕并不在行决之限如事迹凶险须速决遣并特敕处分者宜令一度覆奏(时左街功德使吐突承璀牒京兆府称奉进止令杖死杀人僧惠寂府司都不覆奏便行御史台奏故有是诏)。
九年八月袁州刺史李将顺坐掊扰人贬道州司户参军大僚诣执政以为刺史抵禁不经按讯遽贬官恐不可乃追诏遣御史驰往推究。
穆宗长庆元年七月赦书刑狱所系理道最切如闻比来多有稽滞一拘囹圄动变炎凉自今已後宜令御史台切加访察每季差御史巡囚事涉情故或断结不当有失刑政具事繇闻奏其天下州县并委御史台并出使郎官御史兼诸道巡院切加察访。
四年三月壬子赦书天下诸州府县官吏应行鞭捶本罪不至死者假以责情致令殒毙每念於此良增恻然宜委御史台及出使郎官御史等切加察访具事繇闻奏。
敬宗宝历元年四月制如闻京城诸司捕系推鞫动经旬时每季御史巡囚罕能举劾积成冤滞为弊颇深宜重举明长庆元年七月十八日赦件闻奏。
文宗太和四年四月丁丑诏曰:如闻时稼甚滋人心望岁近者时雨稍乏忧怀载深虑有留狱致伤和气应京城诸司见禁囚徒宜令御史台选清强御史二人各就司疏决处分具轻重以闻。
六月壬申诏如闻御史台大理寺京兆府及诸县囚徒近日讯鞫例多停滞自今已後宜令所司速详决处分其诸司应推狱有稽缓稍甚与夺或乖者仍委尚书左右丞及分察御史纠举以闻。
十月诏自今已後有特决囚不令覆奏者有司亦须准故事奏覆(先是命中人送教坊乐官刘楚材等四人付京兆府杖杀不令覆奏。又送宫人张缺等十人於西内处置宰臣杨嗣复等奏伶人贱类出入宫禁定刑议罪有异人。若不痛绳即难简肃准宣各决痛杖一处死事亦相缘宣下之事未有正敕府司准宣处置。又不覆稍乖常例有惑众情诏答曰:宣下之时不令覆奏稍乖旧制良用慨然遂有是诏)。
五年二月丁丑诏以方春用事寒气稍侵京城见禁囚徒虑有冤结宜令御史两人各就本司疏理以闻七年正月壬子诏曰:议狱恤刑前王攸重苟有冤滞即伤阳和应在城诸司诸使有囚徒限七月内处分讫奏闻河南府八州府敕到准此处分。
闰七月乙卯朔诏京城囚徒虑有冤滞已委疏决务从宽降宜令郑覃令狐楚速具条疏以闻。
八年四月丙戌诏曰:朕比属暇日周览国史伏读太祖阅明堂经见五脏之系咸附於背乃下制决罪人不得鞭背。且人之有生系於脏腑灸针失所尚致夭伤鞭扑苟施能无枉横况五刑之内笞最为轻,岂可以至轻之刑伤至重之命朕躬承丕业思奉贻谋言念於兹载怀恻隐其天下州府应犯轻罪人除情状巨蠹法所难原者其他过误罪愆及寻常公事违法并宜准贞观四年四月十七日制处分不得鞭背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