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编缉之暇昼夜抄录之至五年以内忧去职服阕徙官蜀中以所得者编次之然尚多阙未得及终十五年任东宫典膳丞日右庶子彭阳公令狐德。又启延寿修。《晋书》因兹复得勘究宋齐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十七年尚书右仆射褚遂良奉敕修隋书十志复准敕召延寿撰录因此遍得披寻时五代史既未出延寿不敢使入抄录家业贫罄。又不办雇人书写至於魏齐周陈宋齐梁隋正史并手自写本纪依司马迁体以次连缀之。又从此八代正史外更勘杂史与正史所无有一千馀卷皆以编入其烦冗者即削去之始末修撰凡十六载始宋终隋凡八代为北史南史二书合百八十卷其南史先写讫以呈监国史国子祭酒令狐德┦寄┟啥亮吮鲜д咭辔改正之许令闻奏次以北史谘知亦为详正因遍谘宰相乃表上之。
●卷五百六十二
○国史部 疏缪不实非才疏缪
广记备言国史之职也。章往考来春秋之义也。夫司记言动纟由绎编简为一代之典流千秋之训固宜书法不隐叙事可观研思覃精间不容洌岂有脱落时事采述异端体芜舛而不伦文混漫而难辨否臧非允论次乖方物议既喧讼牒斯集固知述作之际宜图任於良士焉。
晋王沈初仕魏为侍中与荀ダ阮籍共撰魏书多为时讳未。若陈寿之实录也。
郭颁撰魏晋世语蹇乏全无宫商最为鄙劣以时有异事故颇行於世干宝孙盛等多采其言以为。《晋书》王隐为著作郎後黜归於家撰。《晋书》成诣阙上之隐虽好著述而文辞鄙拙芜舛不伦其书次第可观者皆其父所撰文体混漫义不可解者隐之作也。
後魏邓渊为尚书吏部郎道武诏渊撰国记渊造十馀卷唯次年月起居行事而已未有体例。
李彪为秘书丞奏著作事自文成帝已来至於太和崔浩高允著作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
崔鸿为散骑常侍齐州刺史撰。《十六国春秋》鸿经综既广多有违谬至如太祖天兴二年姚兴改号鸿始而鸿以为改在元年太宗永兴二年慕容超擒於广固鸿。又以为事在元年太常二年姚泓败於长安而鸿亦以为灭在元年如此之失多不考正。
山伟为秘书监迁侍中中书令皆领著作国史自邓渊崔琛崔浩高允李彪崔光以还诸人相继撰录纂集及伟等讠舀说上党王天穆及尔朱世隆以为国书正应代人修缉不宜委之馀人是以綦伟等更主大籍守旧而已初无述著故自崔鸿死後迄终伟身二十许载时事荡然万不记一後人执笔无凭致史之遗阙伟之由也。
北齐魏收为中书令兼著作郎诏撰魏史既成时论言收著史不平前後投诉百有馀人文宣重收才不欲加罪然犹以群口沸腾敕魏史。且勿施行令群官博议听有家事者入署不实者陈牒,於是众口讠宣然号为秽史。
杨休之为中书监魏收之卒也。文宣命休之裁正其所撰魏书休之收叙其家事稍美。且寡才学浅延岁时竟不措手唯削去嫡庶一百馀人。
宋孝王为北平王文学求入文林馆不遂因非毁朝士撰。《别录》二十卷会周平齐改为关东风俗传更广见闻勒成三十卷以上之事多妄缪篇第冗杂无著述体。
隋王邵为著作郎累迁秘书少监在著作将二十年专典国史撰隋书八十卷多录口敕。又采迂怪不经之语委巷之言以类相从为其题目辞义繁杂无足称者遂使隋代文武名臣烈将善恶之迹湮没无闻初撰齐志为编年体二十卷复为。《齐书》纪传一百卷及平贼记三卷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所嗤鄙。
唐吴兢为左庶子史馆修书撰。《唐书》九十八卷唐春秋三十卷未就开元十七年玄宗令中使就取得五十馀卷其记事疏略不堪行用(又云:兢居史职凡三十年叙事简要人用称之末年伤於太简出为荆州司马累迁尝王传尝以五代史繁杂及别撰梁齐周史各十卷陈史五卷隋史二十卷。又伤疏略兢虽老耄犹希史职而行步伛偻李林甫以其年老不用卒後其子进兢所撰。《唐书》八十馀卷事多纰缪终不逮於壮年)。
令狐亘为左庶子史馆修撰在史馆修玄宗实录百卷撰代宗实录四十卷虽勤苦然多遗漏不称良史至元和二年其子丕为太仆寺丞进亘所撰代宗实录四十卷诏付史馆赠亘工部尚书叙事用舍咸不当而。又多於漏略名臣如房硬涣⒋直疏如颜真卿略而不载。
○国史部 不实
《传》曰:书法不隐。又曰:不刊之书盖圣人垂世立法惩恶劝善者也。若乃因嫌而沮善渎货以隐恶或畏威而曲加文饰或徇时而蔑纪勋伐恣笔端而溢美擅胸臆以厚诬宜当秽史之名岂曰:传信之实垂於後也。不其恧欤。
後汉灵帝时长水校尉刘琛等撰。《东观汉记》云:中常侍孙程北新城人卫康叔之胄孙林父之後自程已下十九人与程同功者皆叙其所承本系盖当时史官惧程等威权故曲为文饰。
晋陈寿武帝时为著作郎撰。《三国志》初寿父为蜀将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亮子瞻。又轻寿故寿为亮立传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一说寿尝为瞻吏为瞻所辱故云:宦官黄皓窃弄权柄而瞻将护无能矫正也。)。又魏志云:曹公与袁绍相持於官渡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裴松之以为魏武初起兵已有众五千自後百战百胜败者二十三而已矣。但一破黄巾受降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