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前】
○历候类
  历法本原
汉律历志
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于羊谷断两节之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有二c以听凤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六律六吕谓之十二律以配十二月也
   律
一曰黄锺 【十一月】  二曰大蔟 【正月】  三曰姑洗 【三月】  四曰蕤宾 【五月】  五曰夷则 【七月】  六曰无射 【九月】  以上属阳
    吕
一曰林锺 【六月】  二曰南吕 【八月】  三曰应锺 【十月】  四曰大吕 【十二月】  五曰夹锺 【二月】  六曰中吕 【四月】  以上属阴
律吕生配
前汉律历志注张晏曰推历十二辰以生律吕也自十一月冬至节一阴自下而生至四月六阳终自五月夏至节一阴自下而生至十日六阴终□□则复始盖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天地盛衰消长之理如此所谓阳生于子至午终焉阴生于午至子终焉二至常在月之中如未冬至尚属阴未夏至尚属阳故与十二辰十二卦皆相配
  历候名数
四时
春 【木】  夏 【火】  秋 【金】  冬 【水】
八节
立春 【正月节】  春分 【二月节】  立夏 【四月节】  夏至 【五月节】  立秋 【七月节】  秋分 【八月节】  立冬 【十月节】  冬至 【十一月节】
二十四气
自立春至大寒 【见后图内】
七十二候
自东风解冻至水泽腹坚 【见后图内】
十干
甲 【阏逢】  乙 【旃蒙】  丙 【柔兆】  丁 【强圉】  戊 【着雍】  巳 【屠】  庚 【上章】  辛 【重光】  壬 【女默】  癸 【昭阳】
十二支
子 【困敦】  丑 【赤奋若】  寅 【摄提咨】  卯 【单阏】  辰 【执徐】  巳 【大荒落】  午 【敦】  未 【协洽】  申 【□凝】  酉 【作器】  戍 【阉茂】  亥 【大荒□】
律吕配卦图
见图
自十一月一阳生其卦为复黄锺气应积阳至四月而六阳巳极其卦为干律应中吕自五月一阴生其卦为マū銎应积阴至十月而六阴巳极其卦为坤律应应锺一律一吕月分配周而复始而一岁成焉
律度量衡图
见图
度始黄锺之长以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锺之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量起黄锺之龠其容黍中者千二百实龠中以井。水平其⒘劫呶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斛之制上为斛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附于右合之下。衡起黄锺之重一龠之黍重十二铢积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斤而三百八十四铢三十斤为钧一月之数也四钧为石重百二十斤象十二月也
二十四气图
见图
七十二候图
见图
   气候本始
【春秋内事曰】伏羲建八节以文应候晋律历志曰炎帝分八节以始农功董巴议曰伏羲造八卦作三昼以象二十四气记月令注曰周公作时制定二十四灬七十二候则胖始于伏羲而定于周公也
  置闰之法
【尧典曰】O三百六旬有六日O者一周年也则是二年有三百六十六日今一年只三百六十日尚余六日一年六个小尽又余六日则是一年共余十二日积三年之余有三十六日于是直一闰月以正其时犹余六日又两年复二十四日并前六日再置一闰
  刻漏器度
黄帝
创漏水制器以分昼夜○
□□
挈壶氏以百刻分昼夜冬至昼漏四十刻夜六十刻□至昼漏六十刻夜四十刻春秋二分昼夜各五十刻○
汉哀帝
改为百二十刻○
梁武帝
大同十年又改用一百八十刻或增或减类皆疏谬至

夜百刻一遵古制而其法有四匮一夜天池二日天池三平壶四万分壶又有水海水海浮箭四匮注水始自夜天池以入于日天池自日天池以入于平壶以次相次入于水海浮箭而上以为刻分○
宋朝
所用之制亦如于唐而其法以昼夜百刻分十二时每时有八刻二十分每刻六十分计水二斤八两箭四十八二箭当一气岁统二百一十六万分悉刻于箭上铜乌别水而下注莲心浮箭以上登其二十四气大凡每气差二分半冬至日极短春分日均平冬至后行盈夏至后行缩乃阴阳升降之期今各分图于后
古制莲漏之图
见图
今制莲漏之图
见图
  定寅时诀
正九五更二点澈二八五更四点揭三七平光是寅时四六日出寅无别五月日高三丈地十月十二四更二惟有仲冬四更初此是寅时君记
昼夜长短图
见图
六十甲子
黄帝命大桡探五行之情占斗罡所建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支干相配以成六旬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巳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傍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戍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 戊寅巳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J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戍丁亥屋上土
戊子巳丑霹雳火 庚寅辛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