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此学。」
   夫既不要字好、所学何事。只不要字好一念、亦是不敬。闻者叹服。
  明年己酉、先生十八r、是冬与诸夫人同归余姚。行至广信府上饶县、谒道学娄一斋。(名谅)语以宋儒格物致知之义。谓、
   「圣人必学而可至。」
   先生深以为然、自是奋然有求为圣贤之志。平日好谐谑豪放。此后岸俗省言曰:
   「吾过矣。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何其也。」
  弘治五年壬子、先生年二十一r、竹轩翁卒于京师。龙山公奉其丧以归。
  是秋先生初赴_试场中、夜半巡场者见二巨人。一衣绯、一衣绿、东西相向立、大声言曰:
   「三人好做事。」
   言讫忽不见。及发榜、先生与孙忠烈燧、胡尚书世宁同举。其后宁王宸濠之变、胡发其奸、孙死其难、先生平其乱。人以为三人好做事。此其验也。
  明年癸丑春、会试下第。宰相李西涯讳东阳、时方为文章主盟。服先生之才。戏呼为来科状元。丙辰再会试、复被黜落。同寓友人以不第为耻。先生曰:
   「世情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友人服其涵养。时龙山公已在京任。先生遂寓京中。
  明年丁巳、先生年二十六r、任报紧急。举朝仓皇、推择将才、莫有应者。先生叹曰:
   「武举之设、仅得骑射击剌之士、而不可以收韬略统驭之才。平时不讲将略、欲备仓卒之用、难矣。」
   于是留情武事。凡兵家秘书莫不精研熟讨。坝霰隹脱缁帷㈤聚果核为阵图。指示开阖进退之方。一夕梦威宁伯、王越解所佩宝为赠。既觉喜曰:
   「吾当效威宁以斧钺之任、垂功名于竹帛。吾志遂矣。」
  弘治十二年己未、先生中会试第二名。时年二十八r、廷试二甲、以工部观政进士。受命往浚县督造威宁伯坟。
  先生一路不用肩舆。日惟乘马。偶因过山马惊、先生坠地吐血。从人进轿、先生仍用马。以此自习也。
  既见威宁子弟、问先大夫用兵之法。其家言之甚悉。先生即以兵法部署造坟之众。凡在役者更番休息。用力少、见功多。工得速完。其家致金帛为谢。先生固辞不受。后乃出一宝相赠曰:
   「此先大夫所佩也。」
   先生喜其与梦相符、遂受之。
  复命之日、星变达虏方犯。朝廷下诏求直言。先生上言务八策。言极剀切。
  明年授官刑部主事。又明年奉命审录江北。多所平反、民称不冤。
  事毕遂。游九华山历无相化城诸寺、到必经宿。时道者蔡、蓬头踞坐堂中。衣服敞陋、若若狂。先生心知其异人也。以客礼 致敬、请问神仙可学否。蔡e首曰:
   「尚未尚未。」
   有顷先生屏去左右、引至后亭再拜。复叩问之。蔡又e首曰:
   「尚未尚未。」
   先生力恳不已。蔡曰:
   「汝自谓拜揖尽礼。我看你一团官相、甚说神仙。」
   先生大笑而别。
    游至地藏洞、闻山岩之o、有一老道、不知姓名。坐卧松毛、不餐火食。先生欲访之、乃悬崖板木而上、直至山o。老道蜷足熟睡。先生坐于其傍、以手抚摩其足。X之老道睡方觉、见先生惊曰:
   「如此危险、安得至此。」
   先生曰:
   「欲与长者论道、不敢辞劳也。」
   因备言佛老之要。渐及于儒。曰:
   「周濂溪、程明道、是儒者两个好秀才。」
   又曰:
   「朱考亭是个讲师、只未到最上一乘。」
   先生喜其谈论、盘桓不能h。次日再往访之。其人已徙居他处矣。有诗为证。
   路入岩头别有天
   松毛一片自安眠
   高谈已散人何处
   古洞荒凉散冷烟
  弘治十五年、先生至京复命。京中诸名士以古文相尚、立为诗文之社、来约先生。先生叹曰:
   「吾焉能以有限精神、作此无益之事乎。」
   遂告病归余姚、筑室于四明山之阳明洞。洞在四明山之阳、故曰阳明。山高一万八千丈。周二百一十里。道经第九洞天也。为峰二百八十有二。其中峰曰芙蓉峰、有汉隶刻石于上曰四明山心。其右有石四面玲珑如蹼弧⑼ㄈ赵滦浅街光。先生爱其景致、隐居于此。因自号曰阳明。
    思铁柱宫道者之言:乃行神仙导引之术。月余觉阳神自能出入、未来之事便能前知。一日静坐谓童子曰:
   「有四位相公来此相访。汝可往五云门迎之。」
   童子方出五云门、果遇王思舆等四人。乃先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