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亦非易为也,术不精则败,反受其害,心不忍不成,徒成笑柄。

  避晦卷六

  易曰:“趋吉避凶。”
  夫祸患之来,如洪水猛兽,走而避之则吉,逆而迎之则亡。
  是故兵法三十六,走为最上策。
  避非只走也,其道多焉。最善者莫过于晦也。扰敌、惑敌,使敌失觉,我无患焉。
  察敌之情,谋我之势,中敌所不欲,则彼无所措手矣。
  居上位者常疑下位者不忠,人之情不欲居人下也。遭上疑则危,释之之遭谨忠而已。
  如若避无可避,则束身归命,惟敌所欲,此则不避之避也。
  避不得法,重则殒命,轻则伤身,不可不深究其理也。
  古来避害者往往避世,苟能割舍嗜欲,方外亦别有乐天也。
  避之道在坚,避须避全,勿因小缓而喜,勿因小利而动,当执定深、远、坚三字。

  心晦卷七

  心生万物,万物唯心。时世方艰,心焉如晦。
  鼎革之余,天下荒残,如人患羸疾,不堪繁剧,以晦徐徐调养方可。
  至若天下扰攘,局促一隅,举事则力不足,自保则尚有余,以晦为心,静观时变,坐胜之道也。
  夫士莫不以出处为重,详审而后决。出难处易,以处之心居出之地,可变难为易。
  廊庙枢机,自古为四战之地,跻身难,存身尤难。
  惟不以富贵为心者,得长居焉。
  古人云:“我不忧富贵,而忧富贵逼我。”人非恶富贵也,惧富贵之不义也。
  兴利不如除弊,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无事者近乎天道矣。

  用晦卷八

  制器画谋,资之为用也,苟无用,虽器精谋善何益也。
  沉晦已久,人不我识,虽知己者莫辨其本心。用晦在时,时如驹逝,稍纵即逝之矣。
  欲择时当察其几先,先机而动,先发制人,始可见晦之功。
  惟夫几不易察,幽微常忽,待其壮大可识,机已逝于九天,杳不可寻矣。
  是故用晦在乎择时,择时在乎识几,识几而待,择机而动,其惟智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