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弦法
  大弦黄钟宫
  
  
  二弦黄钟商
  三弦黄钟角
  
  
  四弦黄钟变征侧
  五弦黄钟羽
  
  
  六弦黄钟变宫侧
  七弦黄钟清商
  宋史乐志姜夔乐议分琴为三准自一晖至四晖谓之上准上准四寸半以象黄钟之半律自四晖至七晖谓之中准中准九寸以象黄钟之正律自七晖至龙龈谓之下准下准一尺八寸以象黄钟之倍律三准各具十二律声按弦附木而取然须转弦合本律所用之字若不转弦则误触散声落别律矣每一弦各具三十六声皆自然也分五七九弦琴各述转弦合调图五弦琴图说曰琴为古乐所用者皆宫商角征羽正音故以五弦散声配之其二变之声惟用古清商谓之侧弄不入雅乐七弦琴图说曰七弦散而扣之则间一弦于第十晖取应声假如宫调五弦十晖应七弦散声四弦十晖应六弦散声二弦十晖应四弦散声六弦十晖应三弦散声惟三弦独退一晖于十一晖应五弦散声古今无知之者窃谓黄钟大吕并用慢角调故于大弦十一晖应三弦散声太簇夹钟并用清商调故于二弦十二晖应四弦散声姑洗仲吕蕤宾并用宫调故于三弦十一晖应五弦散声林钟夷则并用慢宫调故于四弦十一晖应六弦散声南吕无射应钟并用蕤宾调故于五弦十一晖应七弦散声以律长短配弦大小各有其序九弦琴图说曰弦有七有九实即五弦七弦倍其二九弦倍其四所用者五音亦不以二变为散声也或欲以七弦配五音二变以余两弦为倍若七弦分配七音则是今之十四弦也声律诀云琴瑟龊四者律法上下相生也若加二变则于律法不谐矣或曰如此则琴无二变之声乎曰附木取之二变之声固在也合五七九弦琴总述取应声法分十二律十二均每声取弦晖之应皆以次列
  古怨
  泛声
  古怨
  □□□□□□□□五□□七□ 【世巳】 □□□ 【弓上七】 □ 【一下令】 □□□□□□日暮西山兮烟雾暗前浦将维舟兮无所追我前兮不逮怀后来兮□□□□□何处屡回顾
  泛声
  □□□□□□□□五□□七□□□□七一七六五□□□□二三□正□□二□□□□二□□□□□二□□ 【上十】 □□□□□四□四 【六九】 □世事兮何据手翻覆兮云雨过金谷兮花谢委尘土悲佳人兮薄命□□□□□五六□ 【下七】 □□六 【上六七】 □□□□□谁为主岂不犹有春兮妾自伤兮迟暮发将素 【上七】 □ 【下八】 □□□□□□ 【六□】 □□□六七□□□□□□□□□□欢有穷兮恨无数弦欲绝兮声苦满目江山兮泪沾屦君不见年年□□□□□□□□□汾水上兮惟秋雁飞去
  白石道人歌曲卷一
  ●白石道人歌曲卷二
  番阳姜夔尧章撰
  
  
  
  辽阳陈思慈首疏证
  越九歌
  ○越九歌
  越人好祠其神多古圣贤予依九歌为之辞且系其声使歌以祠之
  帝舜楚调 黄钟宫
  王禹吴调
  夹钟宫
  越王越调
  无射商
  越相侧商调
  黄钟商
  项王古平调
  无射宫
  涛之神双调
  曹娥蜀侧调
   夷则羽
  庞将军高平调
  林钟羽
  旌忠中管商调
  南吕商
  蔡孝子中管般瞻调
  大吕羽
  古今谱法
  折字法
  【南蕤林南林黄太姑蕤姑太姑林 黄清太清黄清
  应南林南黄太黄姑蕤】 央央帝旗t冕相舆聿来我妫我芸绿滋 维湘与楚谓狩在云 【姑太姑林黄太黄 南 黄清 应南蕤林蕤姑黄太黄姑应南林南 太清】 横九疑帝若来下 我怀厥初孰耕孰渔勿忘惠康畴匪帝余 博 【黄清 应南蕤林蕤姑姑太黄姑蕤林黄 黄清】 硕于俎维错于豆瑶洒玉离侑此桂酒
  右帝舜楚调 黄钟宫
  舆地纪胜绍兴府舜庙在会稽县东一百里
  乾隆绍兴府志会稽县虞舜庙嘉泰志在县东南七十里述异记云会稽山有虞舜巡狩台下有望陵祠
  一统志绍兴府虞舜庙在会稽县东南百里又有庙在余姚县历山上
  【林南林仲夹林南无黄林仲夹
  黄清太清黄清 无南 黄清 无南林夹仲林】 登崇邱怀美功穴咄穴咤在云其蒙 享维德辑万国辙BP蹇时宅【仲太黄夹仲林无 黄清太清黄清 南无南林 仲夹林仲太黄林仲林无南】 珠为橇玉为车报我则腆不当厥拘 王旆返风偃偃山鸟呼觚棱 【林 黄清太清黄清 林仲夹】 晚丰予谌非可荐
  右王禹吴调
  夹钟宫
  太平寰宇记会稽县大禹庙在县南二十里嘉泰会稽志同一统志绍兴府大禹陵在会稽县东南会稽山本名苗山汉书地理志会稽山上有禹冢府志陵在山西北五里宋干德四年诏吴越立禹庙于会稽置守陵五户大禹庙旧在山阴县涂山南麓宋元以来皆祀于此明改祀于会稽山陵
  宋史光宗纪绍熙三年冬十月壬寅修大禹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