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使立候以进。奉使朝鲜,有所题咏,即席挥洒,不加点窜。远夷惊吐舌,以为神,因梓行其所作。
  邹智才十二岁能文章,经史过目不忘。居龙泉庵,贫无继晷之给,扫树叶蓄之,焚以自照,读常达旦。
  杨君谦好蓄书,闻有异本,必购求缮写。结庐支硎山下,课读经史,以松枝为筹,必精熟乃已。颜其堂曰松筹。
  罗圭峰每有撰构,辄栖居乔木之巅,神思欲飞。或时闭坐一室,客于隙间窥,见其容色枯槁,有死人气。
  陈剩夫家始寒微,幼卖油给养。一日经里塾,闻讲书义,大悦,遂从师学。已而曰:"吾一于学,何以给亲养?"复请于师,愿旦夕受业,昼仍出卖油。逾年学大进,卒成名儒。
  杨升庵强记博学,著述繁浩。所撰七十馀种,所编纂亦不下百馀。晚戍滇中,简籍不可得,惟抽讨腹笥,而笔舌间未尝窭乏。
  吴趋之里有娶妇者,夜而风雨烛灭,无与乞火。哄然惊。谓曰:"南濠都少唧[字敬玄]家,有读书灯在。"叩门果得火。
  王元美年十四,其师骆行简赋《宝刀篇》,得"漠"字韵,思久不属。元美得句云:"少年醉舞洛阳街,将军血战黄沙漠。"骆深器服之。
  方西樵[献夫]予告南归,属吏书缴银图书疏。适刘q来候,止之曰:"大臣虽归,不能无言,言非此不达,昔三扬亦携以归矣。"遂口诵三疏,方酌用之。后典籍呈原稿,不差只字。于时博通典实,推q为首,苏州刘し⊙桑谓之"二刘"。
  杨忠愍生七岁,家贫,父使饭牛。间往里塾,睹群儿读书,心好之。归谓兄:"请得受学。"兄曰:"若幼,何学?"艴然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犹不废牧也。
  杨椒山读书僧舍,恒至夜分。会寒无下襦,绕屋行,且温且诵,胫以上微暖,得稍假寐。五更起汲水,手冻属于绠,呵之乃解。
  李于鳞少不慧,同学生戏呼为李攀鬼。及长,为制义皆勾棘不可句,每试辄蹶。年三十五,始学为诗。齐人多以入声为平,谓之转韵。于鳞刻意正之,间不谐,为座客所姗。即嚼其唇,血溅几席,曰:"所不澡肠刮胃,以祛宿习者,有如此血!"
  于鳞结七子社。一日,李伯承径入其社,于鳞不悦,以"玉河白燕"为题,使人伺伯承句,辄为报。伯承诗先成,七人共大叹赏,遂阁笔定交。
  王昭明潜心遁世,著《六经说》。既没,而子孙贫甚,不能存其书。管志道与周道甫,各得其一二,皆以为帐中之秘。
  龙游童子鸣,少为书贾,挟策问字,辄晓大义,遂置积书帆樯,穷心日夜,吟诗萧散。燕山词客如云,所至分曹命简,听漏刻烛,争响晷刻间。子鸣方危坐匡床,目瞪不出声,比诵一篇,风调榫,群客沮丧,子鸣退然无有也。尝闭户屡易而出,出则强人弹射,往往未惬,并稿削之。学于归熙甫,卒而祭之。
  梅禹金[鼎祚]笃志篡辑,尝纳妾邹氏,一月不出。人怪其昵,问之,则已辑《青泥莲花记》十三卷。
  瞽者唐汝询,五岁时从父兄耳学,无不暗记。笺注唐诗,旁引该博,酒间诵《上林》、《子虚》赋,杜、白长篇,铿金戛玉,琅琅不遗一字。
  蒋八公内阁[德Z]语操闽音。其谈古事,则征二十一史,如河泻泉流。丛残小说,无不毕举。谈近事,则十三陵迹,五府、六部之故,九关十二镇兵马钱粮,新旧之籍,皆可手画而口数也。尝一日应阁中二十馀诰敕,文词典核,同官叹骇。

明语林卷四
言志
  周太史是修尝曰:"忠臣不以得失为忧,故其言无不直;烈女不以死生为虑,故其行无不果。"因取忠节遗事,辑为《观感录》,朝夕省览。
  程济与同邑高翔,俱起明经。翔厉名节,济好术数。翔曰:"愿为忠臣。"济曰:"愿为知士。"后翔九十死难,济用术脱建文帝,莫知所终。
  王良按察浙江,谒岳鄂王庙,曰:"苟愧武穆,非人也!"
  杨文敏十三岁时,从教授周质夫,与同门讲学,论古名相,皆叹为不可及。公徐曰:"皋、夔、伊、周诚不易,其馀毋乃可学?"
  王庄毅[f]尝曰:"士当希朱云、汲黯,安能局促效辕下驹?"
  庄毅既归,躬营宅兆先垄之傍。或曰:"大臣终官,国家为营葬,公胡庸此?"答曰:"f以谫薄,奉命总帅,自分马革裹尸,幸无败绩,谬膺奖擢,所惧妨贤。今幸优游林下,以终馀年,志愿毕矣!何敢希意外之宠?"
  李时勉少负大志,每自厉曰:"颜、曾希圣,四勿、三省。"
  陈敬宗司成二十年,诸生多至卿贰,公久不调。冢宰王直,从容言以司寇相转何如,曰:"某托公为知己,与天下英才终日讲学,庸讵不乐,而顾以桎梏之徒见辱哉?"
  练御史纲归吴后,葺旧业尹山之阳,为终焉之计。复建庵,写范文正公、文信公像,语人曰:"初吾自分,用则学范公,否则为文信公死耳。今两失之,奉其遗像以见志。"
  吴康斋读《伊洛渊源》,至"程伯淳见猎",心喜曰:"审如是,是吾亦可学贤圣。"遂绝意举业,潜心义理。常自咏曰:"诚能